1995年 第1期
摘要:
1992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国际叠层石讨论会暨IGCP261项全体会议上的资料表明,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叠层石研究又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叠层石是底栖微生物群落(BMCS)1与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沉积物的主要代表。在我国,以叠层石为代表的微生物岩在不同时代地层中,尤其是元古宙地层中分布十分广泛。为了发展地质学、古生物学和沉积学的理论和新的找矿、找油方法,中国各有关地质学家对微生物岩开展全面的研究,积极参加IGCP344项──《微生物岩隆的生物沉积学和对比》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1992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国际叠层石讨论会暨IGCP261项全体会议上的资料表明,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叠层石研究又取得许多重要进展。叠层石是底栖微生物群落(BMCS)1与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沉积物的主要代表。在我国,以叠层石为代表的微生物岩在不同时代地层中,尤其是元古宙地层中分布十分广泛。为了发展地质学、古生物学和沉积学的理论和新的找矿、找油方法,中国各有关地质学家对微生物岩开展全面的研究,积极参加IGCP344项──《微生物岩隆的生物沉积学和对比》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摘要:
某些岩石的铋含量可能具有年龄意义:含量愈低,年龄愈老。迁安商庄子一带出现一个铋的最低区。这里还表现出奇异的地球化学特征:在不大的范围内,既有超基性元素,又有基性、酸性甚至碱性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正异常,它们又多为大离子亲石难熔元素。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前太古地体。此推论也基本获得野外地质资料的佐证。
某些岩石的铋含量可能具有年龄意义:含量愈低,年龄愈老。迁安商庄子一带出现一个铋的最低区。这里还表现出奇异的地球化学特征:在不大的范围内,既有超基性元素,又有基性、酸性甚至碱性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正异常,它们又多为大离子亲石难熔元素。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前太古地体。此推论也基本获得野外地质资料的佐证。
摘要:
云南省元江县阿支地区构造十分复杂,出露一套砂、泥质岩和碳酸盐岩,以往资料均划归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通过近期1:5万区调工作,在其中发现了十二个门类生物化石,经鉴定主要为中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早期的分子,依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海口组和宰格组。
云南省元江县阿支地区构造十分复杂,出露一套砂、泥质岩和碳酸盐岩,以往资料均划归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通过近期1:5万区调工作,在其中发现了十二个门类生物化石,经鉴定主要为中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早期的分子,依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海口组和宰格组。
摘要:
在四川南坪县隆康和塔藏一带主要发育一些碳酸盐岩、砂岩、页岩及海相火山岩。1:20万漳腊幅区调报告2将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划归于早二叠世和中三叠世。通过在该区系统测制剖面,在原视为中-晚三叠世的含基性火山岩的地层中作者获得了以Palmatolepisgracilissigmoidalis,P.marginijera为代表的一些晚泥盆世法门期牙形石,因为该区海相火山岩与含晚泥盆世牙形石的碳酸盐岩呈互层关系,海相火山岩的时代应改属晚泥盆世。
在四川南坪县隆康和塔藏一带主要发育一些碳酸盐岩、砂岩、页岩及海相火山岩。1:20万漳腊幅区调报告2将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划归于早二叠世和中三叠世。通过在该区系统测制剖面,在原视为中-晚三叠世的含基性火山岩的地层中作者获得了以Palmatolepisgracilissigmoidalis,P.marginijera为代表的一些晚泥盆世法门期牙形石,因为该区海相火山岩与含晚泥盆世牙形石的碳酸盐岩呈互层关系,海相火山岩的时代应改属晚泥盆世。
摘要:
首次在“阳岭砾岩”的夹层中,获大量微古植物及几丁虫化石,为其时代置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提供了有力证据。另外,对含义不清的“阳岭砾岩”重新厘定了定义,作为“组”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首次在“阳岭砾岩”的夹层中,获大量微古植物及几丁虫化石,为其时代置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提供了有力证据。另外,对含义不清的“阳岭砾岩”重新厘定了定义,作为“组”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摘要:
作者通过川西造山带1:5万区调实践,初步提出了构造岩片填图法:首先测制构造-地层综合剖面,填制带状构造-岩性图(走廊地质图),初步判断分区主断面,划分构造岩片,建立各岩片的岩石地层拄或构造地层柱,确定正式和非正式的填图单位;第二是联带成面;第三是全面综合研究,典型解剖,完善测区构造宕片及其岩石地层和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最后是完成组图的编制。
作者通过川西造山带1:5万区调实践,初步提出了构造岩片填图法:首先测制构造-地层综合剖面,填制带状构造-岩性图(走廊地质图),初步判断分区主断面,划分构造岩片,建立各岩片的岩石地层拄或构造地层柱,确定正式和非正式的填图单位;第二是联带成面;第三是全面综合研究,典型解剖,完善测区构造宕片及其岩石地层和构造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最后是完成组图的编制。
摘要:
本文根据沉积岩相及相组合特征,在鄂北南化地区出露的灯影组碳酸盐岩中自下而上划分出三种主要的沉积相带:蒸发台地、局限台地潮坪和开阔台地泻湖。这一环境演化特征指示相应时期的海平面具有缓慢的上升趋势。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表明,本区灯影组内部可以划分出两个层序,它们代表了晚震旦世晚期本区海平面在总体缓慢上升的背景上,还发生过次一级的波动。这些次级旋回的延续时间(约几千万年)和相应的海平面上升速率(约几十mm/1000yr),表初可能是第2、3级旋回性海平面变化的产物。
本文根据沉积岩相及相组合特征,在鄂北南化地区出露的灯影组碳酸盐岩中自下而上划分出三种主要的沉积相带:蒸发台地、局限台地潮坪和开阔台地泻湖。这一环境演化特征指示相应时期的海平面具有缓慢的上升趋势。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表明,本区灯影组内部可以划分出两个层序,它们代表了晚震旦世晚期本区海平面在总体缓慢上升的背景上,还发生过次一级的波动。这些次级旋回的延续时间(约几千万年)和相应的海平面上升速率(约几十mm/1000yr),表初可能是第2、3级旋回性海平面变化的产物。
摘要:
详细的构造-岩性填图研究表明,恒山变质岩区存在五台群的基底杂岩,该区晚太古代一早元古宙经历了表壳岩形成-深成岩体侵位事件,并且涉及多期构造变形(褶皱、剪切作用)与变质。其中,大规模近水平剪切变形造成基底杂岩的不同单位构造叠置和重熔。地质事件序列记录了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生长、分异的克拉通化过程及大陆裂谷作用。
详细的构造-岩性填图研究表明,恒山变质岩区存在五台群的基底杂岩,该区晚太古代一早元古宙经历了表壳岩形成-深成岩体侵位事件,并且涉及多期构造变形(褶皱、剪切作用)与变质。其中,大规模近水平剪切变形造成基底杂岩的不同单位构造叠置和重熔。地质事件序列记录了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生长、分异的克拉通化过程及大陆裂谷作用。
摘要: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陈克强(中国地质科学院区调处)1前言自邝荣光先生编制并发表于中国地质学会编辑出版的《地学杂志》1910年第一号上的《直隶地质图》开始,中国的近代区域地质调查(或叫填图,Mapping)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在这一时期...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陈克强(中国地质科学院区调处)1前言自邝荣光先生编制并发表于中国地质学会编辑出版的《地学杂志》1910年第一号上的《直隶地质图》开始,中国的近代区域地质调查(或叫填图,Mapping)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在这一时期...
摘要:
豫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铝矿物资源产地,含矿层位为秦岭群。矽线石矿赋存于高温中压(部分低压)变质相系的一个特殊岩性组合──孔兹岩系中。矿床类型为区域变质型和接触变质型。区内矽线石矿产资源量大,采选条件较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豫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铝矿物资源产地,含矿层位为秦岭群。矽线石矿赋存于高温中压(部分低压)变质相系的一个特殊岩性组合──孔兹岩系中。矿床类型为区域变质型和接触变质型。区内矽线石矿产资源量大,采选条件较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摘要:
广西海洋山地区发现晚奥陶世笔石化石廖忠直(广西第一地质队)海洋山地区位于广西的东北部,大地构造处于桂东北凹陷海洋山褶断带的西侧。广西区调队于1963年在开展1:20万兴安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本区的奥陶系划为早奥陶世黄隘组,由于未发现化石,时代归属一直...
广西海洋山地区发现晚奥陶世笔石化石廖忠直(广西第一地质队)海洋山地区位于广西的东北部,大地构造处于桂东北凹陷海洋山褶断带的西侧。广西区调队于1963年在开展1:20万兴安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本区的奥陶系划为早奥陶世黄隘组,由于未发现化石,时代归属一直...
摘要:
本文对分布于胶北地区的下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从岩石组合、微量元素、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区域资料诸方面进行了对比。对二者在变质作用、含矿性、构造样式及底部岩石组合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二者是同时异相之观点。
本文对分布于胶北地区的下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从岩石组合、微量元素、同位素年龄数据以及区域资料诸方面进行了对比。对二者在变质作用、含矿性、构造样式及底部岩石组合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二者是同时异相之观点。
摘要:
沿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大雪山和邓崃山分布的王叠系,发育下、中、上三统,昔以西康群和巴颜喀拉山群称之,并划分了组或岩组,但区域对比和划分很不一致。本文从整个沉积盆地分析,提出地层系统和地层名称意见:下三叠统,沉积盆地东及东南部依附于杨子古陆之上,基底稳定,以板岩为主,夹砂岩灰岩,厚约200m,昔以菠茨沟组命名,宜沿用。中部及西部依附于华力西褶皱基底之上,活动性强,沉积厚度达3000~6000m,且具两分性。该统建议用昌马河组命名。中三叠统,以稳定的砂岩层为特征,厚度从东南部600m到西北增至2000~3500m,名称建议用杂谷脑组。上三叠统,全区由两个连续岩组组成,下部因砂岩层段多次出现,原地层单位名称多,对比混乱,笔者认为选用新都组一名作代表性名称较适宜;上部研究程度低,可暂以砂岩组称之。
沿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大雪山和邓崃山分布的王叠系,发育下、中、上三统,昔以西康群和巴颜喀拉山群称之,并划分了组或岩组,但区域对比和划分很不一致。本文从整个沉积盆地分析,提出地层系统和地层名称意见:下三叠统,沉积盆地东及东南部依附于杨子古陆之上,基底稳定,以板岩为主,夹砂岩灰岩,厚约200m,昔以菠茨沟组命名,宜沿用。中部及西部依附于华力西褶皱基底之上,活动性强,沉积厚度达3000~6000m,且具两分性。该统建议用昌马河组命名。中三叠统,以稳定的砂岩层为特征,厚度从东南部600m到西北增至2000~3500m,名称建议用杂谷脑组。上三叠统,全区由两个连续岩组组成,下部因砂岩层段多次出现,原地层单位名称多,对比混乱,笔者认为选用新都组一名作代表性名称较适宜;上部研究程度低,可暂以砂岩组称之。
摘要:
皖南发现双变质带顾家骏(安徽地矿局332地质队)继1992年在歙县伏川地区细碧岩中发现葡萄石-绿纤石相标型组合后,最近安徽地矿局332地质队又在通过该县境内的“赣东北超壳断裂带”北西侧确定出以歙县、水竹坑、休宁、许村等岩体为代表的低压高角闪岩相的豆状...
皖南发现双变质带顾家骏(安徽地矿局332地质队)继1992年在歙县伏川地区细碧岩中发现葡萄石-绿纤石相标型组合后,最近安徽地矿局332地质队又在通过该县境内的“赣东北超壳断裂带”北西侧确定出以歙县、水竹坑、休宁、许村等岩体为代表的低压高角闪岩相的豆状...
摘要:
ICPS-Ⅲ微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陈显尧,邝生爱(北京市三联计算机技术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地质工作,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础地质资料的任务。在1:5万区调的不同阶段,充分利用...
ICPS-Ⅲ微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1:5万区调中的应用陈显尧,邝生爱(北京市三联计算机技术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地质工作,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础地质资料的任务。在1:5万区调的不同阶段,充分利用...
摘要:
本文就《吉林省区域地质志》编写以来的10年(1984-1993)内,通过1:5万地质填图、普查找矿、专题研究,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取得的大量新资料、新进展,着重对吉林省的大地构造划分及其在东北亚地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吉林省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的地质问题,吉林省境内的花岗岩、碰撞带以及板内推覆构造等进行探讨,并提出新认识。
本文就《吉林省区域地质志》编写以来的10年(1984-1993)内,通过1:5万地质填图、普查找矿、专题研究,应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取得的大量新资料、新进展,着重对吉林省的大地构造划分及其在东北亚地区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吉林省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的地质问题,吉林省境内的花岗岩、碰撞带以及板内推覆构造等进行探讨,并提出新认识。
摘要:
通过对罗布莎蛇绿岩进行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造山带蛇绿岩中多种类型、尺度的透镜网络系统,并认为它们是在裂陷海盆向造山带离合转换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从上地幔向上地壳固态位移过程中,由部分熔融产生的物性不均一的变质橄榄岩,在中、下地壳塑性挤压状态下发生变形分解的产物。
通过对罗布莎蛇绿岩进行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造山带蛇绿岩中多种类型、尺度的透镜网络系统,并认为它们是在裂陷海盆向造山带离合转换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从上地幔向上地壳固态位移过程中,由部分熔融产生的物性不均一的变质橄榄岩,在中、下地壳塑性挤压状态下发生变形分解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