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四川盆地中生界影象特征及其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意义

黄思晃

黄思晃. 1982: 四川盆地中生界影象特征及其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意义. 地质通报, (1): 92-100+139-140. DOI: 10.12097/gbc.ZQYD198201013
引用本文: 黄思晃. 1982: 四川盆地中生界影象特征及其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意义. 地质通报, (1): 92-100+139-140. DOI: 10.12097/gbc.ZQYD198201013

四川盆地中生界影象特征及其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意义

  • 摘要: 本文所指“四川盆地”为东经104°~108°,北纬28°20′~30°00′之间,包括宜宾、自贡、简阳、德阳、泸州、内江、遂宁、三台、阆中、重庆、广安、南充、仪陇、通江等十四个一比二十万图幅,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区内除东部华莹山背斜核部出露极少的古生代地层和成都周围为第四系覆盖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面积均为中生界红层(图1)。因此,对中生界的深入研究,进行详细划分对比,特别是仔细分析其影象特征,建立解译标志,对应用遥感资料开展大面积的区域地质调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37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5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8-17
  • 发布日期:  1982-06-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