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ctice of intelligent mapping from basic geological maps in typical areas 1:250 000 scale Tianshuijin mapping in Beishan area Inner Mongolia
-
摘要:
以中大比例尺资料编制小比例尺地质图是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常规数字化编图方法中存在重复工作量大、耗时长的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地学领域的运用,基于GIS平台的智能化地质编图技术应运而生。基于一款由专家知识及数据库驱动的地质调查综合智能编图系统"智绘地质iMapower"MapGIS版,建立了1:5万→1:25万基础地质图智能化编图流程,并在内蒙古北山地区1:25万填图空白区(甜水井幅)进行了编图实践,为其他地区地质图智能化缩编提供范例。实践表明,基于"智绘地质iMapower"的智能化编图方法,编图效率明显提高,同时计算机自动化处理过程规避了很多人为操作的失误,数据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Abstract:The compilation of small-scale geological maps with medium-large scale data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basic geological data.However, conventional digital mapping methods have some problems of large repetitive workload and time-consuming work.With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field of geosciences, intelligent geological mapping technology based on GIS platform came into being.This study is based on an intelligent geological mapping system named "iMapower" MapGIS version driven by expert knowledge and database.The intelligent mapping process of basic geological maps of 1:50 000 to 1:250 000 has been established.A blank area (Tianshuijin) mapping of 1: 250 000 scale was selected as a mapping pilot in Beishan of Inner Mongolia to provide an example for intelligent geological mapping in other areas.It has been approved that the intelligent mapping method based on the "iMapowe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apping efficiency.It can also avoid many man-made errors during automatic computer processing, and the data quality has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
Keywords:
- intelligent mapping /
- expert knowledge /
- Beishan area /
- iMapower
-
致谢: 审稿专家在成文过程中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
图 6 编图区大地构造位置图(据参考文献[12]修改)
1—基性-超基性岩或蛇绿岩带;2—编图区;3—推测断裂;4—断裂;5—结晶基底;6—编图区位置;7—高压变质带;8—板块缝合线;Ⅰ—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构造带;Ⅱ—芨芨台子-石板井-小黄山构造带;Ⅲ—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Ⅳ—辉铜山-账房山构造带
Figure 6. Tectonic location of the mapping area
表 1 地质演化关系模型数据表实例
Table 1 An example of geological evolution model
地质年代 目标图 源图 子类型 重要性标识 代号 名称 代号 名称 新生代 第四纪 全新世 Qhalp 全新统冲洪积 Qh$a$l$-$p$l 全新统洪冲积 0 0 晚更新世 Qp3alp 上更新统冲洪积 Qp@3$a$l$-$p$l 上更新统洪冲积 0 0 q 石英脉 q 石英脉 6 1 新近纪 γ 花岗岩脉 γ 花岗岩脉 6 0 NGd 贵德群 N@2l 临夏组 0 0 N@1x 咸水沟组 0 0 角度不整合 古近纪 EX 西宁群 EN@1x 西宁组 0 0 中生代 三叠纪 晚三叠世 T3γδ 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 T@3γδa 中细粒花岗闪长岩 1 0 注:@表示其后的第一个字母或数字为下标,$表示其后的第一个字母或数字为上标,以下其他表中同 表 2 属性字段匹配模型数据表实例
Table 2 An example of matching model of attribute field
大比例尺属性字段 小比例尺属性字段 字段含义 比例尺 GEOBODY_SIGN FEATURE_TYPE 代号 如1:5万到1:25万,填“5-25” GEOBODY_NAME GEOBODY_NAME 名称 如1:5万到1:25万,填“5-25” 表 3 区图层图例规则模型数据表实例
Table 3 An example of rule model of layer legend
填充模式 图案大小 图案角度 图案笔宽 透明度 图元填充色 图案编号 图案颜色 标注属性 常规填充 0 0 0 0 601 0 0 Qh$a$l 常规填充 0 0 0 0 613 0 0 Qh$l 常规填充 5 0 0 0 346 191 244 νP@2 表 4 雀儿山-圆包山地层分区地质演化关系模型(部分)
Table 4 Geological evolution model of Queershan-Yuanbaoshan stratum subarea (part)
地质年代 目标图 源图 子类型 重要性标识 代号 名称 代号 名称 新生代 第四纪 全新世 Qh$a$l 全新世冲积物 Qh$a$l 全新统冲积物 0 0 Qh$a$l$p 全新世冲洪积物 Qh$p$a$l 全新统冲洪积 0 0 ηγ 二长花岗岩脉 ηγ 二长花岗岩脉 6 0 ηγβ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脉 6 0 γδ 花岗闪长岩脉 γδ 花岗闪长岩脉 6 0 γδπ 花岗闪长斑岩脉 6 0 δο 石英闪长岩脉 δo 石英闪长岩脉 6 0 ν 辉长岩脉 ν 辉长岩脉 6 1 中生代 白垩纪 早白垩世 K@1c$∧ 早白垩世赤金堡组 K@1c$2 赤金堡组二段 0 0 K@1c$1 赤金堡组一段 0 0 三叠纪 中三叠世 ηγT@2 中三叠世二长花岗岩 ηγ$xT@2 中三叠世细粒二长花岗岩 1 0 ηγβ$z$cT@2 中三叠世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1 0 晚古生代 二叠纪 中二叠世 νP@2 中二叠世辉长岩 νP@2 中二叠世辉长岩 1 1 早二叠世 δοP@1 早二叠世石英闪长岩 δοP@1 早二叠世石英闪长岩 1 0 角度不整合 石炭纪 晚石炭世 C@2b 白山组 C@2b(mb) 白山组大理岩 0 0 C@2b 白山组 0 0 泥盆纪 中泥盆世 γδD@2 中泥盆世花岗闪长岩 γδ$xD@2 中泥盆世深灰色花岗闪长岩 1 0 表 5 白山-旱山地层分区地质演化关系模型(部分)
Table 5 Geological evolution model of Baishan-Hanshan stratum subarea (part)
地质年代 目标图 源图 子类型 重要性标识 代号 名称 代号 名称 新生代 第四纪 全新世 Qh$l 全新统湖积物 Qh$l 第四系全新统湖积 0 0 Qh$a$l$p 全新统冲洪积物 Qh$alp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 0 0 新近纪 上新世 N@2k 上新统苦泉组 N@2k 新近系上新统苦泉组 0 0 角度不整合 中生代 白垩纪 早白垩世 K@1c$∧ 下白垩统赤金堡组 K@1c$∧ 下白垩统赤金堡组 0 0 角度不整合 晚古生代 石炭纪 晚石炭世 ηγC@2 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 ηγ$bC@2 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 1 0 ηγ$aC@2 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 1 0 νC@2 晚石炭世辉长岩 νC@2 晚石炭世辉长岩 1 1 古元古代 古元古代 Pt@1B. 北山岩群 Pt@1B.$3 北山岩群第三岩组 3 0 Pt@1B.$2 北山岩群第二岩组 3 0 Pt@1B.$1 北山岩群第一岩组 3 0 表 6 编图区属性匹配模型
Table 6 Attribute matching model of the mapping area
大比例尺属性名 小比例尺属性名 属性标识 比例尺 FEATURE_TYPE FEATURE_TYPE 代号 5-25 GEOBODY_NAME GEOBODY_NAME 名称 5-25 GEOBODY_ERA GEOBODY_ERA 年代 5-25 SUBTYPE SUBTYPE 子类型标识 5-25 表 7 区图层图例规则模型(部分)
Table 7 Rule model of layer legend (part)
填充模式 图案大小 图案角度 图案笔宽 透明度 图元填充色 图案编号 图案颜色 标注属性 常规填充 0 0 0 0 601 0 0 Qh$a$l 常规填充 0 0 0 0 602 0 0 Qh$a$l$p 常规填充 0 0 0 0 1302 0 0 γδ 常规填充 0 0 0 0 1302 0 0 γο 常规填充 0 0 0 0 1304 0 0 ν 常规填充 0 0 0 0 1304 0 0 βμ 常规填充 0 0 0 0 1306 0 0 ξπ 常规填充 0 0 0 0 642 0 0 N@2k 常规填充 0 0 0 0 674 0 0 K@1c$∧ 常规填充 5 0 0 0 1215 253 244 ηγT@3 常规填充 5 0 0 0 346 191 244 νP@2 常规填充 0 0 0 0 89 0 0 βμP@2 常规填充 0 0 0 0 797 0 0 P@2j -
韩坤英, 丁孝忠, 范本贤, 等. 基于GIS的区域地质编图方法[J]. 中国地质, 2005, 32(4): 713-716.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05.04.022 张士红. 基于GIS与面向应用的地质编图方法探讨[J]. 甘肃科技, 2012, 28(6): 31-3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SKJ201206014.htm 牛广华, 陆松年, 郝国杰, 等. 基于GIS编制1: 200万中央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图的方法[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7, 30(2): 158-161. doi: 10.3969/j.issn.1672-4135.2007.02.011 王杨刚. 基于数据驱动的基础地质图件更新关键技术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 2016: 1-94. 何文娜. 智绘地质——一种基于MapGIS的地质编图智能化系统[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 34(5): 2030-203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WJ201905041.htm 王杨刚, 郝丽荣, 黄辉, 等. 基于空间数据和专家知识驱动的地质编图技术研究与应用[J]. 地质通报, 2019, 38(12): 2067-2076. http://dzhtb.cgs.cn/gbc/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91215&flag=1 DD2006-06.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S].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6. 左群超, 杨东来, 宋越, 等. 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质量控制及方法技术[J]. 中国地质, 2013, 40(4): 1314-1327.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13.04.028 何世平, 任秉琛, 姚文光, 等.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J]. 西北地质, 2002, 35(4): 30-40. doi: 10.3969/j.issn.1009-6248.2002.04.004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杨合群, 李英, 赵国斌, 等. 北山蛇绿岩特征及构造属性[J]. 西北地质, 2010, 43(1): 26-34. doi: 10.3969/j.issn.1009-6248.2010.01.002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S]. 中国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7. GB/T 958-2015. 区域地质图图例[S].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5. DZ/T 0268-2014. 数字地质数据质量检查与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4. 陈克强, 高振家, 赵洪伟. 关于数字地质图元数据编制方法若干问题的讨论[J]. 中国区域地质, 2001, 20(4): 434-442.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01.0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