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progress in backfill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andards
-
摘要:
在建筑施工领域回填土的质量标准研究已较深入,但现有标准中未关注到回填土污染物浓度问题,在今后相关标准制定中需对其加以考虑。污染场地中回填土的质量标准主要由土地用途决定,本文主要从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两方面对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的质量控制进行厘定,为污染场地回填土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建议。污泥土地利用可大致分为园林绿化、土地改良、农用和林用地4种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的质量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有关矿山回填土的质量标准研究缺乏,从土地复垦类型、回填土性质、回填深度等方面初步建立矿山回填土的质量控制标准,认为避免地质灾害和预防污染物扩散是矿山回填土质量控制的核心,同时利用现有相关标准和规范,初步建立矿山回填土质量评价流程,为矿山回填土质量标准建立提供理论基础,为今后相关回填土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backfill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has been increasingly going into the depth, but attention has not pai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n backfill in the existing standards, so this problem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standards in the future.The quality standard of backfill in polluted sites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land use.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mainly determine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oil reuse after remediation in the aspects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agricultural land, and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standard of backfill in polluted sites.Sludge land us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aspects:landscaping, land improvemen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At present, there is no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backfill quality of special mine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the relevant index system has not been formed.The authors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mine backfill type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mainly from the type of land reclamation, backfill soil nature and the aspect of backfilling depth, and hold that avoid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eventing the spread of pollutants constitute the core of mine backfill quality control.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backfill soil in min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levant standards and norm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backfill in min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relevant backfill standards in the future.
-
Keywords:
- backfill soil /
- quality evaluation /
- standard system /
- evaluation process
-
球状岩石(orbicular)指具有球状构造的岩石总称,因其独特的结构构造、形态、形成机理及稀有性而备受关注.构造特征表现为不同结构、不同矿物组成的同心壳层围绕中心核有规律地排列.自Von Buch 于1802 年发现并命名以来[1],因其漂亮的构造、美丽和出露稀少而被视为“地质上珍品”[1-3].目前全球报道的球状岩仅100 余处,包括火成岩、变质岩和混合岩[1],花岗岩、花岗片麻岩和混合岩约占40%,闪长岩约占27%,辉长岩约占11%.中国球状岩石的出露更稀少,目前仅有3 处报道:浙江石角超镁铁质球状岩石[3]、河北滦平球状闪长岩[4-6]及湖北黄陵球状花岗闪长岩[7].最近,笔者所在团队在内蒙古乌拉盖苏木一带开展综合地质调研时,在晚侏罗世微细粒少斑状正长岩岩株中识别出一套球状酸性浅成岩组合类型,即球状碱性流纹斑岩和球状微细粒花岗岩,这是中国第4 例球状岩报道,也是首例浅成球状碱性流纹斑岩和球状微细粒花岗岩组合为特征的球状岩,为中国球状岩增添了新的成员和研究基地.
1. 地质背景与产出状况
乌拉盖苏木一带中奥陶世石英闪长岩体岩性以中细粒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为主,局部见闪长岩,常见其被晚期的闪长玢岩脉和花岗岩、正长岩脉或岩柱穿侵①.此次新发现的球状碱性流纹斑岩和球状微细粒花岗岩组合产自侵入中奥陶世石英闪长岩体的晚侏罗世微细粒少斑状正长岩岩株中.地理位置位于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苏木北西约15km 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多宝山岛弧南西段,贺根山-黑河构造带北侧附近(图 1),中生代隶属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西南坡.球状岩出露面积小,近南北向带状展布,断续延伸近100m, 宽10~50m, 面积约1000km2.球状岩岩石宏观色率偏深,类似中基性岩类;岩石类型打破以往单一性的特点,由球状(粒)碱性流纹斑岩、球粒微细粒文象花岗岩和球粒微细粒钠闪石花岗岩组成,具不同类型的球状构造;周围的主岩为微细粒少斑状正长岩,呈岩株状产出.球状岩出露区的南侧球状体较多,且球体形态明显较大(图版Ⅰ-a~i);向北侧与中奥陶世石英闪长岩接触部位球状体不清晰且明显偏小(图版Ⅰ-j).
① ①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1∶25 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新庙幅).2008.
图 1 乌拉盖苏木地区地质略图及球状岩出露位置1—下奥陶统铜山组;2—上志留统卧都河组;3—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4—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5—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6—上侏罗统玛尼吐组;7—上新统百岔河组;8—上新统五岔沟组;9—上更新统;10—全新统;11—中奥陶世石英闪长岩;12—下二叠统石英闪长岩;13—晚侏罗世黑云母正长花岗岩;14—晚侏罗世少斑状正长岩;15—晚侏罗世花岗斑岩;16—地质界线;17—推测断层;18—球状岩产出位置Figure 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Wulagaisumu area, showing the position of the exposed orbicular rocks2. 岩相学特征
岩体主要由球状流纹斑岩、球粒微细粒花岗岩和主岩三部分组成.
2.1 球状流纹斑岩
根据壳层结构、球状体大小等,可划分为无壳层球粒碱性流纹斑岩、单壳层球状碱性流纹斑岩和多壳层球状碱性流纹斑岩.
2.1.1 无壳层球粒碱性流纹斑岩
岩石呈深灰色、灰紫色、肉红色等,由球粒和球间基质组成,球粒含量为50%~95%,直径多集中在0.5~2mm 之间,球粒定向排列呈流动构造.依据球粒、球间基质特征等可划分为2 种类型.
(1) 岩石呈深灰色、灰紫色.球粒呈深灰色、灰紫色(图版Ⅰ-a),含量为50%~90%,球粒形态不规则,呈团块状,部分与基质相互穿插,界线不清晰,球粒体由暗色纤维及长英质隐晶集合体组成,大部分暗色纤维呈放射状排列,球粒无核心,呈扇形消光;大部分球粒体不具有层圈构造,少量球粒内部暗色纤维呈放射状或扇形分布,边缘沿切向分布,隐约显示层圈构造(图版Ⅱ-a).球间基质呈浅灰褐色,显微文象嵌晶结构,由长英质隐晶集合体或嵌有较自形长柱状碱性长石微晶的文象体组成,少见细小他形粒状石英(图版Ⅱ-b).
(2) 岩石呈肉红色,微裂隙较发育.球粒呈肉红色(图版Ⅰ-b),含量为85%~55%,球粒呈浑圆状,见几个球粒聚集,其间界线不清晰,部分球粒呈梳状、扇形分布,浑圆状球粒层与梳状、扇形球粒层相间分布,构成流纹构造(图版Ⅱ-c).部分浑圆状、椭圆状球粒中见暗色隐晶质集合体,呈放射状分布于球粒核部,或呈团块状、环带状分布于球粒边缘(图版Ⅱ-c).球间基质充填他形石英,局部可见暗色隐晶质呈较自形六边形、长条形嵌于石英中(图版Ⅱ-c).岩石中发育微裂隙,微裂隙中为长英质成分,局部可见少量暗色矿物被分割呈雁行式分布,沿微裂隙两侧见梳状、扇形球粒生长(图版Ⅱ-d).
2.1.2 单壳层球状碱性流纹斑岩
岩石呈深灰色,由球体和球间基质组成,球体与球间基质界线较清晰(图版Ⅰ-c).
球体呈深灰色,椭圆状、浑圆状,可见多个球体相连,外形不规则,球体边界清晰, 内呈放射状或环状结构,含量为70%~80%,球状体直径多集中在0.5~2cm 之间.球体内部呈放射状、扇形结构,由多个球粒相互连接构成球状体.球粒由暗色纤维及长英质隐晶集合体组成,大部分暗色纤维呈放射状排列,呈扇形消光,球粒之间界线不清晰.部分球状体核心为隐晶质,由隐晶暗色矿物及长英质成分组成,正交偏光下呈团块状消光(图版Ⅱ-a),核心成分由内至外结晶程度增强.球状体具薄外壳,外壳由长柱状、针柱状碱性闪石沿球状体切向方向环绕所致(图版Ⅱ-e).
球间基质呈浅灰色,为碱性流纹斑岩,呈显微嵌晶结构,斑状结构.斑晶由碱性闪石、条纹长石组成,其中碱性闪石呈近均质体,显示微弱多色性,粒径0.05~0.15mm, 约占20%,结晶程度明显好于球状体中的碱性闪石;条纹长石为半自形长柱状,近平行消光,含正长石,表面模糊泥化,被嵌于长英质隐晶集合体(基质)中,边缘折光率小于长英质隐晶集合体,粒径为0.08~0.18mm, 约占15%.基质由他形粒状石英或长英质隐晶集合体中嵌有大量半自形长柱状条纹长石组成,约占65%(图版Ⅱ-f).
2.1.3 多壳层球状碱性流纹斑岩
岩石呈灰色,由球体和球间基质组成,球体与球间基质界线较清晰,岩貌特征见图版Ⅰ-d.球体呈深灰色,椭圆状、浑圆状,可见多个球体相连,球体内呈放射状结构和同心圈层构造,含量为90%~95% ,球状体直径多集中在2~8cm 之间,个别达10cm.球间基质呈浅灰褐色,为碱性流纹斑岩,呈显微嵌晶结构,斑状结构,斑晶由碱性闪石、条纹长石组成,基质为嵌有条纹长石的长英质隐晶集合体.
岩相分析显示,球状体内部主要成分为长英质球粒,由内至外层球粒轮廓逐渐清晰.据球状体内部成分、结构及杏仁体特征大致分内、中及外3 层.
球状体内部层具明显层圈构造(图版Ⅱ-f),由内至外分3 个亚层.亚1 层为核心层,成分为长英质隐晶质成分及隐晶暗色矿物集合体,局部含气孔,气孔中充填粒状石英及针柱状、放射状角闪石(图版Ⅱ-b).亚2 层为长英质隐晶集合体、少量针柱状角闪石及隐晶褐铁质成分,含气孔,气孔中充填粒状石英及针柱状、放射状角闪石.亚3 层较厚,成分为长英质隐晶集合体及大量针柱状角闪石,因长英质隐晶集合体含量变化,略显韵律性.
中部层含大量气孔杏仁体,杏仁体之间均为长英质隐晶集合体组成的球粒及隐晶暗色矿物.由内至外杏仁体形态分别为叠瓦式、雨滴状及不规则状(图版Ⅱ-c),杏仁体充填物的边缘为梳状玉髓、内部为粒状石英,少见石英中包含水草状、针柱状角闪石集合体,石英带状消光特征明显.叠瓦式杏仁体的长短轴比大部分在0.6×0.4mm~3.6×0.8mm之间,其间充填的球粒呈扇形,于扇形切线方向见针状角闪石集合体呈弧形分布,且内弧朝向内部层,显示叠瓦式特征.叠瓦式杏仁体之间可见较小豆粒状杏仁体,其长短轴比在0.05×0.03mm~0.6×0.4mm 之间.雨滴状杏仁体集合体呈放射状,一向延长特征明显,长短轴比在0.05 × 0.03mm~2.0 ×0.4mm 之间.不规则状杏仁体长短轴比在0.4 ×0.4mm~1.2×1.1mm 之间.
外部层以云朵状、棉絮状、放射状的长英质隐晶集合体组成的球粒为主,其上点缀放射状、烟花状杏仁体(图版Ⅱ-d).隐约显示环状构造,主要由长英质成分不均匀分布形成(图版Ⅱ-e).局部见球状碱性流纹斑岩的包裹体(图版Ⅱ-f).
2.2 球粒微细粒花岗岩
根据矿物组成,可分为球粒微细粒文象花岗岩和球粒微细粒钠闪石花岗岩.
2.2.1 球粒微细粒文象花岗岩
岩石呈肉红色,由球粒(75%)及球间基质(25%)组成,球粒与球间基质界线较清晰(图版Ⅰ-h).球粒近圆状,内呈放射状,球粒直径多集中在0.5~2mm 之间;球间基质呈文象结构或文象嵌晶结构(图 2-a).
球粒呈肉红色,大部分呈圆状,少量椭圆状,扇形或形态不规则,局部可见几个球粒聚集,之间界线较清晰.球粒成分为长英质纤维及铁质纤维,放射状分布,球粒无核心,呈十字消光、扇形消光,部分球粒表面嵌有半自形长柱状碱性长石.半自形长柱状碱性长石粒径在0.1~0.25mm 之间,沿球粒切向、径向分布,或与纤维斜交.球粒中的长英质纤维显示文象结构,文象体发育程度由球粒中心至边缘增强.部分球粒边缘见粒状石英环绕,隐约呈球壳状.
球间基质由碱性长石和石英组成.碱性长石与石英构成文象体或呈自形-半自形长柱状、板柱状,成分为条纹长石,为碱性长石交代斜长石而成,局部残留的斜长石显示聚片双晶,粒径0.1~0.45mm.石英呈他形粒状或与碱性长石构成文象体,部分粒状石英中嵌有微粒状碱性长石.文象体表现为石英呈象形文字形嵌于碱性长石中,石英消光位一致.
2.2.2 球粒微细粒钠闪石花岗岩
岩石呈灰紫色,岩石由球粒(55%)及球间基质(45%)组成,球粒与球间基质界线较清晰(图版Ⅰ-i).球粒呈浑圆状,内呈放射状,直径多集中在0.8~2mm 之间;球间基质呈显微文象结构、微细粒花岗结构(图 2-b).
球粒呈深灰色,大部分球粒外形呈浑圆状,局部见2~3 个球粒相连,相连球粒之间边界不清晰或有清晰的分界线.球粒内部呈放射状结构,由碱性长石、石英构成的隐晶质集合体与放射状针柱状碱性闪石组成.碱性闪石长径从球粒内部至边缘逐渐增大,可从0.03~0.4mm, 指示其由外向内生长.球粒无核心,十字消光或放射状消光.球粒边缘发育长英质文象体,隐约呈球壳状.
球间基质由由钠闪石(15%)、条纹长石(50%)及石英(35%)组成.钠闪石呈半自形长柱状、板柱状,暗蓝绿色,具多色性,反吸收,粒径在0.05~0.15mm之间.条纹长石呈半自形板柱状、粒状,被嵌于石英中,局部与石英构成文象体,粒径在0.1~0.3mm 之间.石英呈他形粒状,部分与碱性长石文象交生.
2.3 主岩
主岩指不含球状体的部分或球状体稀疏处球外的岩石[1-3].球状岩的主岩为晚侏罗世微细粒少斑状正长岩岩株,岩性主要为微细粒少斑状正长岩、微细粒文象花岗岩和石英微晶正长岩,其中微细粒少斑状正长岩为主体、微细粒文象花岗岩和石英微晶正长岩为边缘相.本次发现的球状岩组合主要产自边缘相的微细粒文象花岗岩中.
微细粒文象花岗岩呈肉色、灰紫色,少斑状结构,基质为微细粒花岗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石英,不规则粒状,内部有熔蚀筛孔,其间充填基质成分,粒径在0.4~0.6mm 之间,约占1%~2%.基质由半自形柱状条纹长石、他形粒状石英及钾长石与石英构成的文象体组成,粒径0.1~0.5mm, 其中钾长石表面模糊,发生强泥化(图 3).岩石中发育石英细脉,粗细较均匀.
3. 讨论
球状岩石具有独特的结构构造,地表罕见,表明其形成条件及过程极其复杂.为探讨其成因,从球状体的分布和岩相学特征方面,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5, 8-9],对其成因解释也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认为是由两岩体接触带上特定的“构造陷井”结晶形成,其独特的球状构造可能由耗散结构理论的自组织机理所造成[3-4, 10-13];另一种认为是岩浆同化捕虏体和岩浆结晶综合作用形成[5, 8-9, 14-16].与国内外典型的球状岩进行对比分析(表 1),乌拉盖苏木球状岩的岩石类型首次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其球状构造类型更具多样性,球状体的成因也相对复杂.
表 1 部分国内外典型球状岩成因对比Table 1. Genetic comparison between typical orbicular rocks in China and abroad岩体 岩性 结构 成因 乌拉盖苏木球状岩 球状流纹斑岩、球状微细粒
(文象)花岗岩单壳层、多壳层、无壳层 岩浆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原生结晶岩塑性固结,岩
浆运移过程中快速结晶黄陵球状花岗闪长岩[7] 球状花岗闪长岩 单壳层、多壳层、无壳层 岩浆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石角-璜山复式岩体[3] 球状超镁铁质岩 多壳层 中深地壳环境岩体接触带结晶作用 滦平球状闪长岩[4] 球状闪长岩 单壳层、多壳层 岩浆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岩浆同化作用+结晶作用 Baskil岛弧岩体[8] 球状辉长岩 多壳层 原生结晶岩塑性固结,岩浆运移过程中快速结晶 Loreto岩体[15] 球状辉长岩 无壳层 绝热过冷的环境中结晶 Huaco花岗岩[9] 球状花岗岩 多壳层 过冷的熔体中异相成核结晶 Ploumanach复式岩体[16] 球状花岗岩 无壳层 绝热空间存在温度接近液相线岩浆 对于乌拉盖苏木球状岩石而言,球状岩的球间基质多见显微文象嵌晶结构、显微嵌晶结构、雏晶结构、微细粒花岗结构、文象结构等,表现出由浅成-超浅成侵入岩特征.
球粒微细粒花岗岩中,球粒内由中心至边缘,文象体发育程度增强、碱性闪石长径逐渐增大,部分球粒边缘见粒状石英环绕,反映了其核心部位优先快速结晶,球粒生长环境由内向外,最后碱性长石及石英达到共结点形成文象体后,岩浆中残留SiO2形成粒状石英沿球粒边缘环绕,表现为岩浆结晶作用特征;球间基质中长石晶形均为自形-半自形柱状,石英他形粒状充填,也属典型的岩浆结晶结构.无壳层球粒碱性流纹斑岩的球粒与球粒微细粒花岗岩的球粒特征相似,而球间基质和球粒界线清晰且相互穿插、球粒定向排列组成流动构造特征,反映岩浆结晶作用的同时,可能存在原生结晶岩(球粒)塑性固结在岩浆运移过程中的快速结晶过程.
单壳层球状碱性流纹斑岩的球状体由多个球粒相互连接构成,核部或为隐晶质团块体,且外层矿物结晶程度明显好于内层,说明球状体与球粒的关系密切,且其形成于球粒之后或稍晚,推测球状体为原生塑性固结的结晶岩(球粒)在岩浆运移之后相对静止状态下相互堆叠形成,同时球内和壳层的碱性闪石特征也可能反映岩浆作用晚期富含气水热液熔浆的结晶作用.野外可见多处无壳层球粒碱性流纹斑岩和单壳层球状碱性流纹斑岩过渡接触(图版Ⅰ-g),反映了球粒与球状体密切共生的特征.对于多壳层球状碱性流纹斑岩而言,其可作为单壳层球状碱性流纹斑岩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球状体内部层从中心至边部,针柱状角闪石明显增多且内含球粒包体,中部层富含大量叠瓦状、雨滴状气孔杏仁体,外部层以长英质隐晶集合体组成的球粒为主且富含烟花状、放射状杏仁体,一方面佐证前文分析的原生塑性固结结晶岩(球粒)在岩浆运移之后相对静止状态下相互堆叠特征和岩浆作用晚期富含气水热液作用,另一方面说明岩浆接近地表的快速冷凝特征.
球粒和球状体中可见碱性长石交代斜长石特征,其内文象体中可见石英带状消光,均表现出交代作用的特点[5].此外,球粒微细粒花岗岩、无壳层球粒碱性流纹斑岩、单壳层球状碱性流纹斑岩和多壳层球状碱性流纹斑岩的组合特征及共生关系和岩相相关性,可能综合反映了乌拉盖苏木球状酸性浅成岩岩浆结晶、岩浆运移及运移之后相对静止,以及近地表快速冷凝的形成、就位过程,推测该过程可能与一种稳定的张性环境相关.
4. 结语
大兴安岭乌拉盖地区球状酸性浅成岩石主要包括球状碱性流纹斑岩和球状微细粒花岗岩,岩石由主岩、球状体和球间基质三部分组成.其中主岩为微细粒文象花岗岩,球间基质为碱性流纹斑岩和微细粒花岗岩.球状体由球核和同心球壳组成,依据球壳及球核的差异,可大致分为无壳层球粒、单壳层球状体和多壳层球状体3 种类型.结合本套球状岩的组合特征和岩相学特征等,初步认为其为张性环境下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晚期富含气水热液活动强烈,球状体中矿物结晶顺序由内向外.
本次工作仅证实了乌拉盖苏木一带存在球状岩,但其具体展布尚待深入调查,球状岩的成因仅从岩相学上进行了初步探讨,形成时代及其所反映的构造背景仍待深入研究.
致谢: 审稿专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表 1 中国建筑施工有关回填土的相关规范
Table 1 Relevant specifications for backfill soil in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规范 适用范围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设计、
施工和质量检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GB51004—2015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1—2012建筑工程的土方与爆破
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标准》GB50202—2018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表 2 建设用地划分类型及具体内容
Table 2 Types and specific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land division
建设用地类型划分 具体内容 第一类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中小学用地(A33)、医疗卫生用地(A5)、社会福利设施用地(A6),以及公园绿地(G1)中的社区公园或儿童公园用地等 第二类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的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A33、A5、A6除外),以及绿地与广场用地(G)(G1中的社区公园与儿童公园用地除外)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1004-2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S].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201-20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S].四川: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202-2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25.1-2014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 25.4-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GB36600-201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GB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8. 化勇鹏.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及确定修复目标的方法研究[D].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91-1013110017.htm 张冬, 董岳, 黄瑛, 等.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J].环境工程, 2015, 33(S1):600-604. http://www.cqvip.com/QK/93897X/2015S1/72747167504849538349495350.html 刘学娅, 赵亚洲, 冷平生.城市污泥的土地利用及其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 2018, 8(6):21-2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ncxkkj201806005 史丹, 吴仲斌.美日两国政府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启示[J].中国财经, 2014, (18):69-7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cz201418023 US, EPA.Standards for the use or disposal of sewage sludge (40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Part 503)[S].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Washington DC, 1993.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Sewage Sludge Ordninance (Abfkl·r V)[S].Berlin: 1992.
魏亮亮, 孔祥娟, 辛明, 等.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标准指标分析及对我国相关标准研究的建议[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 31(6):790-79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hljdxzrkxxb201406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651-201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HJ652-201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 1036-201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3 李伟, 吴志刚.回填土工程施工的问题与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7, (22):20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SJL201722187.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北京: 2002. 张溪, 周爱国, 甘义群, 等.金属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3):106-11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jkxyjs20100302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299-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300-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4330-2017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GB 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罗明, 王军.双轮驱动有力量——澳大利亚土地复垦制度建设与科技研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土地, 2012, (04):51-5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NDD201206050.htm Standards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isposal of Backfill(1001(Ⅰ)-2010).Manitoba, Canada, 2010.
Backfill Specification-MRWA Specification NO.04-03.1.Melbourne Retail Water Agencies(Including City West Water, South East Water&Yarra Valley Water), Australia, 2006.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Section 02315 Earthwork for Pipeline Construction.Washington Suburbs Sanitation Committee, America, 2013.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 DB11/T1281—2015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北京: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T 362-201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林地用泥质.北京: 201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24600—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北京: 2009. 陈同斌, 郑国砥, 张建峰, 等.GB4284—20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北京: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