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ore potential of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
摘要:
通过总结中蒙俄经济走廊产出的198个大型-超大型(或代表性)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矿产类型,以及走廊腹地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找矿潜力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可划分为中朝成矿段、乌拉尔-蒙古成矿段、西伯利亚成矿段和欧洲成矿段。其中,中朝和乌拉尔-蒙古成矿段以产出大型-超大型铜-金、银、铅锌和锡矿床为特征,欧洲段以镍-铜、铁、金和铅-锌矿床(点)为特征,西伯利亚成矿段则以富产镍-铜-铂族元素和铌多金属及金刚石矿床为特征。太古宙-新生代,该区不同构造单元经历了6次主要的构造演化及成矿时期,主要有前寒武纪的BIF型铁矿、加里东期的斑岩型铜-金、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和古老与侵入体有关的热液脉型金矿、华力西期的钨-锡多金属矿化、中生代金、银-铅-锌、钨锡等多金属的成矿大爆发、新生代岩浆热液矿床。走廊中东部优势矿种为铜、钼、金、银、铅-锌和金刚石,主攻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热液脉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冲积型、海相火山岩型;西部优势矿种则为铁-铜、镍-铜、铅-锌,主攻矿床为IOCG型、斑岩型和热液脉型。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nhance the knowledge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acquire information on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ore resources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corridor.Preliminary study shows that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etallogenic zones:Sino-Korea metallogenic zone, Ural-Mongolian metallogenic zone, Siberian metallogenic zone and European metallogenic zone.Among them, the Sino-Korean and Ural-Mongolian metallogenic belts are characterized by wide distribution of large-scale Cu-Au, Ag, Pb-Zn and Sn-polymetallic deposits, the European metallogenic zone is characterized by enrichment of Ni-Cu, Fe, Au and Pb-Zn deposits, and the Siberian metallogenic sec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wide distribution of the Ni-Cu-PGE, Nb-polymetalland diamond deposits.A study of ore-forming pedigree shows that the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in this region mainly underwent six stages of crust evolution from the Archaean to the Cenozoic, corresponding to six periods of ore deposits:the TIF-type Fe-deposits formed in Precambrian, the porphyry Cu-Au and magmatic Vi-bearing titanomagnetite deposits formed in Caledonian, the hydrothermal vein-type Au deposits related to the intrusions, Sn-polymetal mineralization, Au, Ag-Pb-Zn, Sn-W and oth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formed in Yanshannian period and some hydrothermal deposits formed in Cenozoic.Main ore species in eastern and central part of the corridor are Cu, Mo, Au, Ag, Pb, Zn and diamond.The main types of deposits are porphyry, hydrothermal vein, LS epithermal, alluvial, and marine volcanic rock types, and main ore speci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corridor are Fe-Cu, Ni-Cu, Pb-Zn, with the main deposits being of IOCG, porphyry and hydrothermal vein types.
-
恰什坎萨依地区位于阿尔金北缘,北接塔里木地块南缘,南邻柴达木盆地。区域构造上位于红柳沟-拉配泉早古生代结合带西段,西侧为红柳沟地区,东侧为大平沟—喀腊大湾地区。
阿尔金山北缘地区最近20年中在区域构造演化、成矿作用、找矿勘查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该区在新元古代末发生了洋壳扩张,在晚寒武世发生洋壳俯冲,中—晚奥陶世发生了板块碰撞与陆块聚合;同时发生了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与洋盆沉积有关、与海底火山及岛弧火山喷发有关、与大规模韧性变形带有关和与侵入岩岩浆热液有关的矿床成因类型[1-15]。该带属于北祁连构造成矿带西段被阿尔金走滑断裂左行断错的部分[2, 16]。在构造变形方面,对于韧性变形带及相关断裂构造研究较多[2, 17],但对于该区存在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目前还未有报道。
笔者在承担“阿尔金成矿带多元信息成矿预测与找矿示范”等相关专题研究过程中,于2013— 2014年,在恰什坎萨依沟南段、沟口泉等地发现逆冲推覆构造。
1. 地质概况
在大地构造上,阿尔金北缘恰什坎萨依地区位于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夹持的地区,北接塔里木地块南缘,南与柴达木盆地毗邻(图 1-a)。著名的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在研究区东南侧穿越。
在恰什坎萨依沟及其邻近地区,出露一套厚度巨大、变质很浅或没有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主要岩性有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1981年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将这套地层划分为蓟县系塔昔达坂群,并进一步划分为马特克布拉克组、斯米尔巴拉克组和卓阿布拉克组①③;而不整合面以下的中等变质岩系划分为长城系,并进一步划分为扎斯堪赛河组、红柳泉组和贝壳滩组(图 1-b)①。但是相邻的拉配泉地区,类似的这套未变质或很浅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划归为奥陶系拉配泉群④,并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火山岩组、中部碎屑岩组和上部碳酸盐岩组,时代确定为中奥陶世。1993年1:100万地质图仍然沿用长城系、蓟县系地层划分方案[19]。2007年沟口泉一带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原1:20万划归为长城系不变,划为蓟县系的部分划归为奥陶系拉配泉群(图 1-b)②[18],对应火山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3个组。
新近研究成果显示,区内中酸性侵入岩的时代为奥陶纪或志留纪,基性及超基性侵入岩的时代为寒武纪和奥陶纪[1, 6, 20-23],同时原1:20万划归为长城系的变质岩属于高压变质岩系[3, 7],高压变质作用的时代为早古生代,是阿尔金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有限洋盆洋壳俯冲、闭合、碰撞的结果。
如果按照拉配泉群为火山岩组、碎屑岩组和碳酸盐岩组划分[18],没有考虑厚层白云质灰岩与碎屑岩的接触关系,在参考文献[18]的图 2中,该剖面南段厚层白云岩被确定为拉配泉群碳酸盐岩组,与碎屑岩为低角度断层接触,而剖面中北段厚层白云岩确定为夹层,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本文地层参照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划分,长城系时代不变,根据1:5万及相关研究成果,将蓟县系更改为奥陶系,各组名暂时不变(图 1-b)。
2. 恰什坎萨依沟南段推覆构造
发现逆冲推覆构造的部位在恰什坎萨依沟南段红柳泉南侧一带。按照1:20万、1:5万区域地质资料及研究成果①②③④[19],北侧红柳泉一带及其北侧,出露长城系红柳泉组变质岩(图 1-b),以石英片岩、石榴子石二云母片岩为主,属于高级变质泥岩带,其中夹有高压变质榴辉岩[3, 7];中南部出露奥陶系中上统马特克布拉克组,岩性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厚层白云岩夹玄武岩、英安岩。
A185地质点位于红柳泉以南约4km的奥陶系中上统马特克布拉克组内。通过追索和局部地质填图,在A185地质点及其周边,可见多个厚层白云岩(产状为走向NEE,倾向SSE,倾角中等)组成的规模不等的飞来峰覆盖在浅变质变形砾岩、砂岩(产状为走向NWW,近直立)之上(图 2-a)。
图 2-a的北部为一个最大的飞来峰,厚层灰岩-白云岩构成陡峻的山峰(图 2-a、b),宽度大于600m;西部发育一个次级飞来峰,大小为300~ 400m(图 2-a、e);中南部为4个规模较小的飞来峰,大小为60~100m(图 2-a、c)。
该推覆构造的外来系统是厚层白云岩,由于白云岩抗风化,往往形成高峻的山包或山脊(图 2-b、e);而原地系统为浅/微变质的变形碎屑岩,出露于沟谷低洼处。在图 2-a中南部的冲沟部位,可见产状为NWW走向、倾角陡立的浅变质变形砾岩,其中砾石大小为2~20cm,砾石成分多为厚层白云岩,且经历构造变形,白云岩砾石被压扁拉长(图 2-d)。
同时,在2个大的飞来峰西侧山坡出露的玄武岩,明显与东侧呈NWW走向的砂砾岩不协调,之间存在一条NE向断层,而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面逆掩覆盖了稍早的NE向断层(图 2-a)。
3. 沟口泉铁矿逆冲推覆构造
在恰什坎萨依沟北段东侧约15km的沟口泉铁矿区及邻近地区,主要出露奥陶系马特克布拉克组,主要岩性与恰什坎萨依沟南段相似,以碎屑岩组(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碳酸盐岩组为厚层白云岩,呈孤岛状发育,细碎屑岩局部夹英安质火山岩和铁矿层,并有较多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图 1-b);该区东侧3km为冰沟花岗岩体,属于碰撞后岩浆岩,侵位年龄为410~446Ma。铁矿层赋存于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层中,顺层产出,发育2条铁矿带(南矿带和北矿带),出露于低处,高处为厚层白云岩构成的高陡山体和山脊(图 3-a)。在北矿带北侧,厚层白云岩构成NWW向山脊(图 3-a、d);在北矿带南侧,可见多个由灰岩-白云岩构成的小山包,为典型的飞来峰构造,最小的飞来峰不到100m2(图 3-a、c)。在一个小飞来峰的下盘原地系统,岩性为砾岩及含砾砂岩,砾石大小为2~ 25cm,砾石成分大部分为白云岩,少部分为石英岩、花岗岩等(图 3-a、e)。从砾岩中含有大量白云岩砾石的事实可以确定,原来同为马特克布拉克组夹火山岩的碎屑岩与厚层白云岩之间的相对时代,即厚层白云岩作为砾石的来源,时代明显老于碎屑岩。
4. 区域上推覆构造存在可能性
前期不管是1:20万区域地质调查①还是1:5万区域地质调查②,都没有考虑本区存在推覆构造的可能性,甚至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实测剖面中[18]已经出现飞来峰构造时也没有认识到,而是作为拉配泉群上岩组(碳酸盐岩组),或碎屑岩组中的碳酸盐岩夹层来处理[18]①②。但是从图 1-b可以看出,厚层白云岩呈零星状分布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图中已经被注意到了,而且在1:20万区域地质图上,对作为碎屑岩夹层的碳酸盐岩相作了详细标示,只是本区的岩相界线与一般的岩相界线不同,即很多厚层碳酸盐岩相呈孤立的岛状出现,并且往往出现在较高的山包、山脊之上(在有等高线的地质图中非常清楚,本文图 1-b考虑保密删除了等高线)。如沟口泉铁矿的西侧、北侧均存在规模较大的孤岛状厚层白云岩,在贝壳滩东北侧也存在类似现象(图 1-b)。所以,笔者认为,在恰什坎萨依地区逆冲推覆构造广泛存在。
对于这套火山岩和碎屑岩,经过最近十多年的研究,时代已经被精确限定为晚寒武世—中奥陶世[18, 24-25]。但是对这套碳酸盐岩没有时代限制。
那么,如何排除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测剖面[18]中认为的属于拉配泉群上岩组(碳酸盐岩组)不整合(断层)覆盖在碎屑岩组之上的可能性。①1:5万区域地质调查岩性组的建立是依据青海地质矿产局鹅博梁幅(J-46-Ⅸ)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④建立的拉配泉群。但是,鹅博梁幅1:20万地质图跨越阿尔金走滑断裂带主断裂,主断裂两侧都存在厚层碳酸盐岩,而获得的晚奥陶世腕足类化石样品则在阿尔金主断裂南侧,当时还没有对阿尔金断裂存在大规模走滑位移量的认识,所以将含腕足类化石的碳酸盐岩属于晚奥陶世的结论应用到同图幅的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的碳酸盐岩中。按照目前的研究成果,阿尔金走滑断裂左行走滑位移量在400km以上,断裂南侧的碳酸盐岩属于晚奥陶世,断裂北侧的碳酸盐岩就不一定了。到目前为止,尽管经历多轮区域地质调查和相关专题研究,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的碳酸盐岩中仍然没有发现腕足类化石。②恰什坎萨依地区属于红柳沟-拉配泉早古生代奥陶纪蛇绿混杂增生岩带的组成部分,为裂谷或有限洋盆及岛弧、俯冲碰撞带构造环境,存在较大范围稳定碳酸盐台地的可能性不大,属于时代更老的碳酸盐岩作为岩片、断片存在于混杂带的可能性较大。③从区域性看,厚层碳酸盐岩目前出露在红柳沟-拉配泉早古生代奥陶纪蛇绿混杂增生岩带南侧的中阿尔金地块,北侧敦煌地块南缘也有出露,虽然没有直接的化石时代依据,但其属于元古宙是比较被认可的;笔者在相邻的喀腊大湾地区(同属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发现了类似的叠层石构造(图 4),进一步确认这套厚层状碳酸盐岩的时代很可能为中元古代。④还有一种认识认为可能属于同沉积构造,即在较平缓台地形成的碳酸盐岩滑落到大陆陡坡的碎屑岩、玄武岩海山之上,这一解释的必要条件是作为奥陶纪台地碳酸盐岩应该发育易识别的生物化石,被覆盖的碎屑岩应该是较细的颗粒,所含砾石只能是同生砾石;但实际上所见的碳酸盐岩中没有化石,砾岩中的砾石除白云岩和/或灰岩外,还有部分石英岩、花岗质岩石的砾石(图 2-d、图 3-e),而且砾岩发生了构造变形(图 2-d)。⑤奥陶纪之后,本区在石炭纪存在碳酸盐台地的大地构造环境,但是石炭纪碳酸盐岩发育包括科在内的丰富的化石,而且如果是更晚时代的碳酸盐岩,则会有明显的不整合面,目前没有发现不整合面,反而都是断层接触关系,所以可以完全排除后期碳酸盐岩不整合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套碳酸盐岩不是奥陶纪裂谷(弧后盆地或有限洋盆-岛弧-碰撞带)构造环境中与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相同或相近时代的台地相碳酸盐岩,也不是更晚的台地相碳酸盐岩,而是时代较老(很可能是中元古代)的碳酸盐岩,是被后期构造逆冲推覆在奥陶纪火山-碎屑岩之上的,属于推覆构造的外来系统。红柳沟-拉配泉奥陶纪裂谷(弧后盆地或有限洋盆)的闭合、板块俯冲和碰撞具备形成大规模推覆构造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条件。
5. 讨论
5.1 推覆构造的形成时代
对于该推覆构造的形成时代,制约因素齐全。属于原地系统的拉配泉群下岩组(火山岩组)和中岩组(碎屑岩组)目前都已经获得了精确的测年数据,火山岩年龄以514~480Ma为主,部分延续到460Ma[8, 24-25]。杨子江等[18]将硅质岩中放射虫化石的时代限制为中晚奥陶世。笔者对恰什坎萨依沟中段含同生碎屑的碎屑岩(A149)、恰什坎萨依沟中南段马特克布拉克组底部砾岩(A164,样品位置见图 1-b)和恰什坎萨依沟南段推覆构造面下盘的变形砾岩(A185,图 2-d)采集了碎屑锆石样品,测年结果如图 5所示。其中,恰什坎萨依沟中南段和南段的样品,碎屑锆石显示主要为中元古代物源(图 5-b、c);恰什坎萨依沟中段的含同生碎屑细砂岩样品(样品位置见图 1-b),显示最年轻碎屑锆石为537Ma(图 5-a),代表了部分寒武纪岩石物源的信息。因此,这套碎屑岩的时代为晚寒武世—中奥陶世,局部至晚奥陶世。总之,属于原地系统的火山岩和碎屑岩的时代是推覆构造形成的下限,即推覆构造形成时代晚于480Ma。
另一方面,已有的平面地质图(1: 20万或1: 5万)非常清楚地圈出冰沟花岗岩体侵位于沟口泉铁矿南侧一带的奥陶系火山岩和碎屑岩中,并且截切了所谓的厚层白云岩夹层和透镜体(图 1-b中东部),说明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早于冰沟花岗岩体的侵位时间。陈宣华等[6]测得冰沟岩体西南角阔什布拉克一带的年龄为443±5Ma,杨子江等[20]测得冰沟中段和南段该岩体的年龄分别为418.5±9.6Ma和410.7± 11.9Ma;笔者测得冰沟岩体西部(沟口泉铁矿)、东部(卓阿布拉克西)和东南部(卓阿布拉克南)的年龄分别为424.0 ± 5.6Ma、439.6 ± 3.5Ma和444.5 ± 5.4Ma(另文报道)。这6个测年结果明显可分为2组,第一组为439.6~445.5Ma,第二组为410.7~ 424.5Ma,代表了该岩体的2次侵入成岩时期。第一组年龄(439.6~445.5Ma)代表推覆构造形成的时间上限。所以,恰什坎萨依地区推覆构造形成于奥陶纪中晚期,即480~446Ma之间。
前人测得阿尔金北缘地区红柳泉榴辉岩中多硅白云母512±3Ma的40Ar-39Ar高温坪年龄和513± 5Ma的等时线年龄(榴辉岩形成年龄),蓝片岩中钠云母491±3Ma的40Ar-39Ar高温坪年龄和497±10Ma的等时线年龄[7],同时中酸性岛弧型火山岩峰期也出现在480Ma左右,说明此时板块俯冲已经接近中后期[24];相关中酸性岩浆岩研究显示,490~470Ma的中酸性侵入岩具有同碰撞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点[13],说明阿尔金北缘地区板块的碰撞时间发生在480~460Ma。板块碰撞的后期具有形成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条件。
所以,恰什坎萨依推覆构造形成时间在奥陶纪中晚期,即460Ma左右。
5.2 构造意义
恰什坎萨依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区域构造意义。
(1)丰富了阿尔金山北缘的构造变形式样。前人研究了超深层次榴辉岩带[7]、高压变质泥岩带[3]、韧性剪切带[17]、陡枢纽褶皱构造[26]及各种脆性断裂构造,本次发现的逆冲推覆构造丰富了阿尔金山北缘地区构造变形式样,构成了不同层次完整的构造变形序列。
(2)逆冲推覆构造的存在,使早先被确定为奥陶系、作为拉配泉群上岩组的外来系统(厚层白云岩)的时代需要重新厘定,如果属于中元古代,那么拉配泉群就要被解体。而没有碳酸盐岩、仅仅由火山岩和碎屑岩构成岩石组合(况且还称为拉配泉群)更符合红柳沟-拉配泉作为裂谷(弧后盆地或有限洋盆)碰撞增生带的性质。
(3)作为板块碰撞中后期的重要构造式样,恰什坎萨依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及其形成时代的厘定为阿尔金北缘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和中晚奥陶世板块碰撞提供了新依据。
(4)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为某些矿产提出了新的找矿空间。如沟口泉地区铁矿,目前发现并勘查的铁矿带是在一个较大的飞来峰构造两侧,该飞来峰及北侧另一个大飞来峰之下是否存在铁矿带(图 3),周边还存在的多个规模较大的飞来峰构造是否掩盖了部分铁矿床,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或许可成为有利的找矿靶区。
6. 结论
阿尔金山北缘恰什坎萨依地区位于NE向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EW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是红柳沟-拉配泉构造带的西段。该区广泛发育火山沉积岩系,前人将其确定为奥陶系拉配泉群,并划分为下岩组(火山岩组)、中岩组(碎屑岩组)和上岩组(碳酸盐岩组)。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和重点部位填图,在恰什坎萨依沟、贝壳滩、沟口泉铁矿等地,发现碳酸盐岩往往以不规则顶盖状出露在较高山顶或山脊之上,并与其下碎屑岩或火山岩呈低角度断层接触,构成典型的飞来峰构造。该火山岩组和碎屑岩组的时代被限定为奥陶纪,但这套碳酸盐岩一直没有精确的生物地层年代学依据。综合研究认为,碳酸盐岩应该属中元古界,原来的拉配泉群应该解体。结合截切推覆构造的冰沟岩体时代认为,推覆构造形成于中晚奥陶世(460Ma左右)。该认识与本区在中晚奥陶世发生裂谷(弧后盆地或有限洋盆)最后闭合、板块碰撞的区域构造环境和演化历史吻合。
致谢: 本文资料收集过程得到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刘翼飞博士和黄道袤博士、研究生汪傲的大力协助, 写作过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张万益研究员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
图 2 奥伦堡原生凝析气田剖面[21]
Figure 2. Geological section of Orenburg primary condensate gas field
图 3 库尔斯克磁异常区米克哈依洛夫斯基大铁矿开采模型[27]
Figure 3. Mining model of the Mick Ha Bea Lovskey iron ore deposit in Kursk magnetic anomaly area
图 4 白涧铁矿床地质简图[29]
P2sh—石千峰组;P2s—上石盒子组;P1x—下石河子组;P1s—山西组;C3t—太原组;C2b—本溪组;O2f—峰峰组;O2c—磁县组;1—二长岩;2—二长闪长岩;3—闪长玢岩;4—闪长岩;5—地质界线;6—断层;7—背斜;8—向斜;9—居民点
Figure 4.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Baijian iron deposit
图 5 额尔登特矿区地质简图[37]
Figure 5. Geological map of the Erdenet mining area
图 6 Berezitovoye金矿矿体平面地质简图[50]
1—古生代花岗岩;2—蚀变矿化带;3—斑岩体;4—煌斑脉岩;5—蚀变花岗岩捕虏体;6—平硐;7—断层/剪切带
Figure 6.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Berezitovoye gold deposit
图 7 古尔班布拉格铀矿地质图[53]
1—粗安岩;2—粗面流纹岩;3—流纹质熔结凝灰岩;4—粗粒凝灰岩;5—流纹凝灰岩;6—斑晶流纹岩;7—砂岩;8—粉砂岩;9—砾岩;10—安山玄武岩;11—粗面英安岩;12—流纹斑岩;13—晚古生代花岗岩;14—早古生代花岗岩;15—片岩、片麻岩、角闪岩;16—陡倾断层;17—平移断层;18—铀矿带及编号
Figure 7. Geological map of the Gurvanbulag uranium deposit
图 8 多宝山铜矿区地质图[77]
1—下志留统粉砂质页岩; 2—上奥陶统砂岩、页岩、板岩; 3—中奥陶统中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4—华力西晚期英云闪长岩; 5~7—华力西中期复式岩体; 5—花岗闪长斑岩; 6—花岗闪长岩; 7—英云闪长斑岩; 8—闪长玢岩; 9—石英闪长岩; 10—断层; 11—矿体及编号
Figure 8. Geological map of the Duobaoshan copper mining area
表 1 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简表
Table 1 Economic data table of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序号 省市 面积/104 km2 人口/万人 GDP/亿元人民币 1 河北省 18.77 7287 13387 2 辽宁省 14.59 4390 10418 3 黑龙江省 45.48 3835 7081 4 吉林省 18.74 2699 4693 5 内蒙古 118.30 2497.61 6140 6 北京市 1.68 2114.8 8879 7 天津市 1.13 1007 5014 中国合计 218.69 23830.41 55612 蒙古国 156.65 290 344.1 俄罗斯 1709.8242 15200 63860 中蒙俄经济走廊 2085.164 39320.41 119816.1 表 2 中蒙俄经济走廊欧洲成矿区大型-超大型矿
Table 2 The large and superlarge ore deposits in European metallogenic region of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序号 矿床(区) 规模 矿种 类型 成矿时代 成矿域 成矿区带 资料来源 79 尼基托夫斯克,Nikitovskoye 大 汞 热液型 新生代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① 80 埃尔顿,Alton 大 钾盐 蒸发岩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① 81 伯朝拉,Pechora 超大 钾盐 蒸发岩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① 82 卡姆-索利卡姆斯克,Kam-Solikamsk 超大 钾盐 蒸发岩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① 83 阿克布拉克,Akbulak 大 钾盐 蒸发岩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① 90 阿尔汉格尔斯克,Arkhangelsk 大 金刚石 金伯利岩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17] 93 希宾,Khibiny 大 磷矿 岩浆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18] 108 罗马什金,Romashikinskoye 大 石油 沉积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① 122 奥伦堡,Orenburg 大 天然气 沉积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① 123 米哈依洛夫,Mikhaylovskoye 超大 铁 BIF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① 124 库尔斯克,Kursk 超大 铁 沉积型 古元古代 劳亚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15]① 131 杰格佳尔斯克,Degtyarsk 大 铜 火山岩型 古生代 特提斯成矿域 欧洲成矿区 [15-16] 表 3 中蒙俄经济走廊乌拉尔-蒙古成矿带大型-超大型矿
Table 3 The large and superlarge ore deposits in Mongolia-Ural metallogenic belt of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序号 矿床(区) 规模 矿种 类型 成矿时代 成矿域 成矿区带 资料来源 1 黄岗,Huanggang 大 铁锡 矽卡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2 大庆,Daqing 大 石油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3 大黑山,Daheishan 超大 钼 斑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4] 5 板石沟,Banshigou 大 铁 BIF型 太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5] 6 塔东,Tadong 大 铁 BIF型 新元古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6] 7 白云鄂博,Bayan Obo 超大 稀土 叠生 中元古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6] 8 司家营,Sijiaying 大 铁 BIF型 新太古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6] 9 沙厂,Shachang 大 铁 BIF型 太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7-58] 10 黑山,Heishan 大 铁 岩浆岩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9-60] 11 祚栏杖子,Zuolanzhangzi 大 铁 BIF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34] 12 迁安Malanzhuang 大 铁 BIF型 太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9] 13 石人沟,Shirengou 大 铁 BIF型 中新太古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34] 14 西石门,Xishimen 大 铁 矽卡岩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30] 15 三合明,Sanheming 大 铁 BIF型 新太古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34] 16 弓长岭,Gongchangling 超大 铁 BIF型 新太古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34] 19 宝(保)国,Baoguo 大 铁 BIF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34] 23 霍各乞,Huogeqi 大 铜 海相黑色页岩系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6, 61] 24 乌奴格吐山,Wunugetushan 超大 铜 斑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26 大湾,Dawan 大 铅锌 矽卡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8] 27 蔡家营,Caijiaying 大 铅锌 热液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8, 62] 29 白音诺,Baiyinnuo 大 铅锌 矽卡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6] 30 浩布高,Haobugao 大 铅锌 矽卡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3-64] 37 炭窑口,Tanyaokou 大 银 BIF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3] 40 八家子,Bajiazi 大 银 矽卡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3] 44 白彦花,Baiyanhua 大 煤 沉积型 古近纪—新近纪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4] 45 东升庙,Dongshengmiao 超大 铅锌 沉积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5] 46 额仁陶勒盖,Eren Tolgoi 大 银 火山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56] 47 杨家杖子,Yangjiazhangzi 大 钼 矽卡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48 兰家沟,Lanjiagou 大 钼 斑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49 甲生盘,Jiashengpan 大 铅锌 Sedex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51 库苏古尔,Khubsugul 超大 磷 沉积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52 额尔登特,Erdenet 超大 铜 斑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8] 53 博洛,Boroo 大 金 岩金型 早侏罗世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6] 54 额仁,Eren 大 金 岩金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9] 55 赫木尔,Humul 大 金 砂金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7] 56 达布金卡尔,Davkhayn khar 大 金 浅成热液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7] 57 温都尔—查干,Ondor-Tsagaan 大 钨钼 脉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7] 58 阿斯加特,Asgat 超大 银 热液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7] 59 孟根温都尔,Mungun under 大 银 热液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7] 60 欧玉陶勒盖Oyu Tolgoi 超大 铜 斑岩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38] 61 查干苏布尔加,Tsagaan Suvarga 大 铜(钼) 斑岩型 晚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38] 62 卡玛格泰,Khamargtai 大 金 砂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38] 63 图木廷敖包,Tumurtiin Ovoo 大 锌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9] 64 布伦佐格特,Buren Tsogt 大 钨 石英脉新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9] 65 图木尔泰,Tumurtei 大 铁 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7] 66 巴彦戈尔,Bayan Gol 大 铁 矽卡岩型 晚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7] 67 鲁金郭勒,Lugiin Gol 大 稀土 碳酸盐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67] 68 哈尔扎-布尔格泰,Halzan Buregtei 大 稀土 碱性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69 多尔脑德(包括马尔岱,古尔
万布拉格),Dornod超大 铀 火山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70 海尔罕,Hairhan 大 铀 砂岩型 晚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67] 71 哈拉特,Haraat 大 铀 砂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67] 72 卡道尔戈依,Khartolgoi 大 铅 多金属脉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67] 73 奥隆奥夫塔,Olon Ovoot 大 金 热液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74 白山,White Hill 超大 铜 火山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75 乌兰,Ulaan 超大 银 火山岩型 古生代(泥盆纪)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76 察布,Tsav 大 银 火山岩型 中生代(白垩纪)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77 杜兰卡尔乌兰,Dulaan khar uul 大 银 热液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78 萨拉诺夫,Saranov 大 铬 岩浆型(豆荚状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89 阿穆尔,Amur 超大 金 砂矿型 新生代 环太平洋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98 库兹涅茨克,Kuznetsk 大 煤 沉积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99 北乌拉尔盆地矿群,North Ural 超大 锰 海相沉积型 新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01 乌萨,Usa 大 锰 沉积型 新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02 伊尔尼密依,Irnimiyi 大 锰 沉积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06 马蒙托夫,Mamontovskoye 大 石油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07 萨莫特洛尔,Samotlor 大 石油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10 克鲁扎尔希腾,Kruzernshtern 大 天然气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11 卡拉索夫,Kharasaveyskoye 大 天然气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12 波瓦尼柯夫,Bovanekov 超大 天然气 沉积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13 阿尔克提契,Arkticheskoye 大 天然气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14 哈拉萨威,Halasavy 大 天然气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15 亚姆堡,Yamburg 超大 天然气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16 麦德维热,Medvezhye 大 天然气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17 乌连戈伊,Urengoy 超大 天然气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18 塔佐夫斯科耶,Tazovscoye 大 天然气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19 扎波梁尔,Zapolyarnoye 大 天然气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20 尤别连,Yubileynoye 大 天然气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21 基尔塔依奥尔,Kyrtaaiolskoye 大 天然气 沉积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25 卡奇卡纳尔,Kachkanarskoye 超大 铁 岩浆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27 沃斯托克,Vostok 大 钨 矽卡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30 斯特列利佐夫,Streltsovska 大 铀 火山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① 132 安尼斯克,Anenskoye,(Anensky,
Annenskoe, Yenisei)大 金 砂矿型 — 环太平洋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33 可凡尔舍凡亚,Kvartsevaya Gora
(Severo-Yeniseisk district)大 金 砂矿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35 卡琳斯克,Kharlinskoye 超大 铝 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37 因斯克,In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38 彼罗雷斯克,Beloret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39 亚雷斯获,Jaryshol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40 蒂姆非斯克,Timofeevsko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41 卡尔古丁斯克,Kalgutin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42 可可兴斯克,Koksinskoye 大 铁 火山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47 拉乌仁乌斯克,Lavrenov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48 特伊斯克,Tei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49 卡伊莱洛夫斯克,Khaileolov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50 卡茨斯克,Kaz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51 安扎斯,Anzass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52 舍仁格斯,Sheregesh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53 塔什塔盖,Tashtagol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54 伊宾斯克,Irbin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55 赛丁斯克,Sydinskoye 大 铁 BIF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56 塔布拉斯克,Tabrat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57 贝洛克塔特斯克,Belokitatskoye 大 铁 BIF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58 阿巴坎斯克,Abakan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80 卡尔洛夫斯克,Kharlovskoye 超大 铁 基性超基性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86 乌兴斯克,Usinskoye 超大 锰 火山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92 可托伊多,Khotoidokh 大 铅锌 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93 萨拉尔斯克,Salairskoye 大 铅锌 火山变质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94 乌尔斯克区,Urskoye district 大 铅锌 火山变质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95 可尔巴里因斯克,Korbalihinskoye 大 锌铅 火山岩快状硫化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5] 197 科斯托姆克什,Kostomuksha 超大 铁 BIF型 前寒武纪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198 索尔斯克,Sorskoe 大 钼 斑岩型 —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199 塔本陶勒盖煤矿,
Tavantolgoi deposit特大型 煤 沉积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16] 注:“—”无时代资料 表 4 中蒙俄经济走廊西伯利亚成矿带大型-超大型矿
Table 4 The large and superlarge ore deposits in Siberia metallogenic belt of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序号 矿床(区) 规模 矿种 类型 成矿时代 成矿域 成矿区带 资料来源 4 老牛沟,Laoniugou 大 铁 BIF型 太古宙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57] 18 翁泉沟,Wengquangou 大 硼 矽卡岩型 古元古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63] 28 甲乌拉,Jiawula 大 铅锌 热液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38] 31 青城子,Qingchengzi 大 铅锌 热卤水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56] 32 柴河(关门山),Chaihe` 大 铅锌 热液型 震旦系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69] 33 桓仁,Huanren 大 铜锌 矽卡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69] 34 天宝山,Tianbaoshan 大 铅锌 矽卡岩型 晚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65] 35 小西林,Xiaoxilin 大 铅锌 矽卡岩型 寒武系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65] 36 翠宏山,Cuihongshan 大 铁 矽卡岩型 寒武系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65] 38 查干布拉根,Tsagenbulagen 大 银 陆相火山岩性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56] 39 拜仁达坝,Bairendaba 超大 银 热液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56] 41 山门,Shanmen 大 银 热液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69] 42 红透山,Hongtoushan 大 铜 BIF型 太古宙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69] 43 巴尔哲,Bazheer 大 稀土 花岗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65] 84 涅帕,Nepa 超大 钾盐 蒸发岩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85 奥林匹亚达,Olimpiada 大 金 黑色岩系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86 博代博,Bodaybo 大 金 砂矿型 新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87 苏霍伊洛克(干谷),Sukhoi Log 大 金 黑色岩系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91 艾哈儿—成功,Aihar-Succeeds 大 金刚石 金伯利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92 和平,Peace 大 金刚石 金伯利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94 勒拿,Lena(还有个铜矿) 大 煤 沉积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95 坎斯克—阿钦斯克,Kansk-Achinsk 大 煤 沉积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96 通古斯卡,Tunguska 超大 煤 沉积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97 连斯克,Lensk 大 煤 沉积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100 波罗任,Bolory 大 锰 火山沉积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103 诺里尔斯克,Norilsk 超大 镍 铜镍硫化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① 104 金咖石,Kingash 超大 镍 岩浆硫化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05 霍洛德宁斯克,Kholodninskoye 超大 铅锌 SEDEX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09 萨利克,Sarylakh 超大 锑 热液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6] 126 乌多坎,Udokan 大 铜 砂页岩型 元古宙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6] 134 普朗格诺日,Prognoz 超大 银 热液脉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36 伊斯基斯克,Iskinskoe (Askum) 大 铝 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43 可斯特因斯克,Kostenginsko 大 铁 BIF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44 巴拉达斯克,Barandatskoye 超大 铁 沉积型菱铁矿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45 苏塔斯克,Sutarskoye 大 铁 BIF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46 安帕里克,Ampalyk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59 噶尔,Gar 大 铁 火山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60 可尔帕舍夫斯克,Kolpashevskoye 超大 铁 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61 帕拉贝尔-楚茨克斯克Parabel-Chuzikskoye 超大 铁 沉积型菱铁矿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62 巴克察斯克,Bakcharskoye 超大 铁 BIF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63 伦达克斯克,Lendakh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64 伊拿什明斯克,Enashimin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65 乌多荣戈夫斯克,Udorongovskoye 超大 铁 火山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66 尼茨-安戈尔斯克,Nizhne-Angarskoye 超大 铁 沉积菱铁矿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67 伊什姆宾斯克,Ishimbinskoye 大 铁 沉积菱铁矿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68 塔戈尔斯克,Tagarskoye 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69 涅俊丁斯克,Nerjundinskoye 超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70 卡帕夫斯克,Kapaevskoye 超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71 可尔舒诺夫斯克,Korshunovskoe 超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72 塔尤茨诺,Tayozhnoe 超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73 戴尤索夫斯克,Dyosovskoe 超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74 奥林匹斯克,Olimpiyskoe 超大 铁 BIF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75 伊洛古伊斯克,Eloguiskoye 超大 铁 火山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76 苏英达可斯克,Suringdakonskoye 超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77 伊萨可夫斯克,Isakovskoye 大 铁 BIF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78 土耳坎斯克,Turukhanskoye 超大 铁 火山沉积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79 阿拿基茨克,Anakitskoye 超大 铁 矽卡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81 古林斯克,Gulinskoye 超大 铁 碳酸盐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82 伊日亚斯,Iriaas 超大 铁 碳酸盐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83 库格达,Kugda 大 铁 碳酸盐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84 伊赛伊,Esseiy 超大 铁 碳酸盐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85 塔日拿可,Tarynnakh 超大 铁 BIF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87 土目土耳,Tomtor 大 稀土 风化壳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88 戈尔诺伊-奥泽诺,Gornoye Ozero 超大 稀土 碳酸盐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89 卡凡卡塔,Kavakta 超大 稀土 基性超基性岩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90 玛格泽伊卡,Mangazeika 大 银 热液脉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91 萨尔达纳,Sardana 大 铅锌 密西西比河谷型 —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区 [15] 196 安加拉,Angara 大 铁 火山岩型 古生代—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16] 表 5 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朝成矿区大型-超大型矿
Table 5 The large and superlarge ore deposits in Sino-Korean metallogenic zone of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序号 矿床(区) 规模 矿种 类型 成矿时代 成矿域 成矿区带 资料来源 17 本溪-鞍山,Benxi-Anshan 超大 铁 BIF型 元古宙-太古宙 劳亚成矿域 中朝成矿区 [34] 20 韩旺,Hanwang 大 铁 BIF型 前寒武 劳亚成矿域 中朝成矿区 [57] 21 金岭,Jinling 大 铁 矽卡岩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中朝成矿区 [57] 22 莱芜,Laiwu 大 铁 矽卡岩型 早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中朝成矿区 [57] 25 多宝山,Duobaoshan 超大 铜 斑岩型 古生代 劳亚成矿域 西伯利亚成矿带 [82] 50 焦家,Jiaojia 超大 金 蚀变岩型 中生代 劳亚成矿域 中朝成矿区 [65] 表 6 中蒙俄经济走廊典型矿床对比
Table 6 Comparison of typical deposits in China-Mongolia-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矿床成因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 沉积变质型磁铁矿矿床 岩浆热液型金矿 矿床名称 蒙古国额尔登特 中国多宝山铜矿 俄罗斯库尔斯克铁矿 中国弓长岭磁铁矿 俄罗斯Berezitovoye金矿 中国焦家金矿 成矿区带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西伯利亚成矿区 欧洲成矿区 中朝成矿区 乌拉尔-蒙古成矿带 中朝成矿区 区域构造环境 蒙古-鄂霍茨克缝
合带的北侧兴安岭隆起带与松
辽沉降带的街接部位俄罗斯中部沃罗
涅什地块西部华北地台辽东台中
部阿尔丹-斯坦洛沃依地块
的刚性板块与阿穆尔复
合地的中生代碰撞地区华北地台东缘
胶北隆起区成矿地质体 花岗岩和花岗正长岩组
成的额尔登特杂岩体花岗闪长岩 含铁石英岩 太古宙鞍山群
沉积变质岩系花岗闪长岩 花岗岩 成矿时代 早—中三叠世 早奥陶世 前寒武纪 古元古代 早白垩世 早白垩世 矿床规模 超大型 超大型 超大型 超大型 超大型 超大型 -
梅燕雄, 裴荣富, 杨德凤, 等.全球成矿域和成矿区带[J].矿床地质, 2009, 4:383-38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cdz200904001 于洪洋, 欧德卡, 巴殿君.试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基础与障碍[J].东北亚论坛, 2015, 1:96-10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bylt201501010 柴璐, 朱群, 周永恒.中俄蒙毗邻地区主要金属矿产分布特征[J].地质与资源, 2010, 10(5):397-40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jsdz201305009 娜琳, 额尔敦.中蒙合作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5, 5(3):57-6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nmgdxxb-rwshkxb200003002 赵鹏迪.中蒙俄国际贸易与内蒙古沿边经济带的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degree&id=Y2350909 李靖宇, 雷杨, 马平, 等.中蒙两国加强矿产资源合作开发问题探析[J].和平与发展, 2013, (6):67-8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pyfz201306006 崔彬, 葛新权, 邹瑜, 等.编著.矿产资源产业发展[M].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5: 2-4. 江思宏, 聂凤军, 苏永江, 等.蒙古国额尔登特特大型铜-钼矿床年代学与成因研究[J].地球学报, 2010, 3:289-30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qxb201003003 韩九曦.蒙古国地质矿产与矿业开发[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3:52-56. 马国君.中蒙矿产资源合作开发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26-2007182689.htm 王楠, 张本明.中俄蒙夸边界次区域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机制与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 2009, (3):18-24.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31864877 何金祥.俄罗斯矿产工业与矿业投资环境[J].国土资源情报, 2005, (9):45-5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tzyqb201509009 裴荣富.1:25000000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 吴振寰, 唐昌韩, 等.中国周边国家的地质与矿产[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3:21-88. Mcfaul E J, Mason G T, Ferguson W B, et al.U.S.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databases; MRDS and MAS/MILS[J].Data, 2000.
施俊法, 李友枝, 金庆花, 等.世界矿情[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81-142. Markwick A J W, Downes H.Lower crustal granulite xenoliths from the Arkhangelsk kimberlite pipes:petr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physical results[J].Lithos, 2000, 51(1/2):135-151. doi: 10.1016-S0024-4937(99)00078-X/
Lukichev S V, Nagovitsin O V.Information support of mineral mining and exploitation in the Khibiny mountains area[J].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2012, 48(6):1025-103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c551b5f00a9f7b25734927850baa188f
仇衍铭.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特征及战略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9.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82501-1019157227.htm 梅燕雄, 叶锦华, 张金良, 等."一带一路"能源资源合作基础与前景[J].中国矿业, 2016, (25):12-1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ky201602003 杨德彬, 朱光有, 刘家军, 等.全球大型凝析气田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主控因素[J].地学前缘, 2010, 1:339-34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xqy201001028 贾爱林, 闫海军, 郭建林, 等.全球不同类型大型气藏的开发特征及经验[J].天然气工业, 2014, 34(10):33-4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trqgy201410005 Verplanck P L,, VanGosen B S.Carbonatiteand AlkalineIntrusion-RelatedRareEarthElementDeposits-ADepositModel[J].U.S.Geological Survey, 2011: 1-6.
聂凤军, 石成龙, 赵元艺, 等.北极圈及邻区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形成作用与找矿潜力[J].中国地质, 2012, 8(39):855-87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izhi201204002 韩丕兰.俄罗斯铁矿工业概况[J].本钢技术, 2013, 2:37-4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bengjs201302011 张承帅, 李莉, 李厚民.世界铁资源利用现状述评[J].资源与产业, 2011, 3:34-4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ycy201103007 刘畅.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接替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Sidorov A A, Eremin R A.Metallogeny and Gold Lode deposits of Northeastern Russia[J], icam-94 Proceedings:Resource Potential Minerals, 1994:247-256.
孟贵祥, 严加永, 吕庆田, 等.邯邢式铁矿深部探测技术及综合找矿模式研究——以河北省沙河市白涧铁矿床为例[J].矿床地质, 2009, 4:493-50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kcdz200904011 贾木欣, 于方, 冯钟燕.邯邢式铁矿成因机理探讨[J].矿冶, 2006, 2:80-8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y200602021 郝俊杰, 莘建宏, 赵新卫, 等.河北省沙河市白涧铁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现代地质, 2011, 3:545-55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ddz201103016 张聚全, 李胜荣, 王吉中, 等.冀南邯邢地区白涧和西石门矽卡岩型铁矿磁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J].地学前缘, 2013, 3:76-8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xqy201303009 孔凡合, 孙富海.用五位一体找矿模式实现白涧铁矿深部找矿新突破[J].地质与资源, 2011, 1:67-69.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jsdz201101013 赵一鸣.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J].矿床地质, 2013, 4:686-70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cdz201304004 Hu S K, Yan H Q, Ye M, et al.Metallogenicfocus area and superlarge mineral deposits in the bordering zones between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J].Science in China, 1998, (41):28-3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DXG1998S1004.htm
Wu G Y.Palinspastic reconstruction and geologicale volution of Per mian residual marine basins bordering Chinaand Mongolia[J].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2014, 3(2):219-23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dlxb-e201402008
肖伟, 王义天, 江思宏, 等.南蒙古及邻区地质矿产简图及地形地貌特点[J].地球学报, 2010, 3:473-48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qxb201003022 聂凤军, 刘勇, 刘翼飞, 等.中蒙边境查夫-甲乌拉地区中生代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6):1715-1725.. http://www.cqvip.com/QK/91256X/201106/40358040.html 张智明, 苏新旭编著.海外煤炭资源开发前景研究上[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7:393-402. 于波, 朱丽娜, 郭卫江.蒙古国煤炭资源及其开发条件[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16:55-5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dgyjs201516049 卢进才, 魏仙样, 魏建设, 等.蒙古国南戈壁省二叠系岩性组合特征及其与内蒙古银额盆地的对比[J].地质通报, 2014, 33(9):1400-140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qydz201409015 秦增刚, 孙树光.浅谈蒙古国煤炭资源[J].西部资源, 2014, 2:136-13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bzy201402092 李华, 杨恺.俄罗斯矿产资源现状及开发[J].中国煤炭地质, 2012, 12(12):69-7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mtdz201212018 汪傲, 赵元艺, 许虹, 等.俄罗斯贝辰加镍-铜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J].地质通报, 2015, 34(6):1110-1118. http://dzhtb.cgs.cn/gbc/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0611&flag=1 权志高.俄罗斯古河道型铀矿床特征及找矿预测标志[J].西北铀矿地质, 2003, 4(1)25-31.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8013281 金昭, 等.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矿产资源[M].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9: 42-100. 李振超.俄罗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环境分析[J].中国矿业, 2013, 4(22):34-3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ky201304010 郭艳玲.俄罗斯矿产资源现状[J].矿业快报, 2008, 12(12):9-1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ykb200812003 李华, 杨恺.俄罗斯矿产资源现状及开发[J].中国煤炭地质, 2012, 12(12):69-7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mtdz201212018 Sorokin A A, Melnikov A V, Ponomarchuk V A, et al.Age and magmatism relationship of Berezitovoye gold-base metal deposit from west part of Selenga-Stanovoy superterrane[J].Reports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2008, 421(1):86-89.
柴璐, 周永恒, 鲍庆中, 等.俄罗斯斯特列里措夫火山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启示[J].地质与资源, 2013, 6(3):250-25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jsdz201303016 赵凤民.俄罗斯外贝加尔山地铀矿床地质概况及其成因[J].世界核地质科学, 2005, 12(4):198-20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jhdzkx200504003 Tauchid M, Underhill D H.Uranium deposits of the world[C]//Proceeding of Exploration.1997, 97: 177-180.
王成辉, 松权衡, 王登红, 等.吉林大黑山超大型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岩矿测试, 2009, 28(3):269-273.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ykcs200903015 王新.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构造变形与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1015597485.htm 《中国矿床发现史·内蒙古卷》编委会编.中国矿床发现史内蒙古卷[M].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 49-50 姚培慧.中国铁矿志[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3:94-95. 张德生, 魏文通, 徐焱焱.河北省成矿地质背景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5. 沈保丰.中国BIF型铁矿床地质特征和资源远景[J].地质学报, 2012, 86(9):1376-139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izhixb201209005 孙静, 杜维河, 王德忠, 等.河北承德大庙黑山钒钛磁体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J].地质学报, 2009, 83(9):1344-136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izhixb200909013 朱正勇, 彭润民, 宋崇宇, 等.内蒙古狼山造山带海西期岩浆对霍各乞矿床的叠加改造研究[J].矿床地质, 2014, 33(S1):493-49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8450449 胡小蝶, 沈保丰, 毛德宝, 等.冀北蔡家营铅锌矿床成因探讨[J].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5, (4):221-22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hwjyjjz200504006 戴自希.矿产勘查百年[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4:44-69. [WW)]《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煤炭志内蒙古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9:70-77. 陈毓川, 王登红, 徐志刚, 著.中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5:649-657. 侯万荣, 聂凤军, 江思宏, 等.蒙古国博洛大型金矿区花岗岩SHRIMP锆石U-Pb测年及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 2010, 31(3):331-34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qxb201003006 李俊建.蒙古地质矿产概况[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53-190. Sidorov A A, Volkov A V, Chekhov A D, et al.Volcanogenic belts of the marginal sea lithosphere in the Russian Northeast and their ore potential[J].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Seismology, 2011, 5(6):386-398.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16c70a7e5a082f6bf603828e5a0df84e
《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编委会编.中国矿床发现史辽宁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6:7-10. 罗照华, 马拉库舍夫AA, 潘妮娅H A, 等.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因——以诺里尔斯克(俄罗斯)和金川(中国)为例[J].矿床地质, 2000, 19(4):330-33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kcdz200004006 舒思齐, 裴荣富, 邢波等.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J].地质通报, 2015, 34(6):1100-1109. http://dzhtb.cgs.cn/gbc/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0610&flag=1 李长根.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矿冶公司北极圈分公司镍-铜-铂族金属矿山[J].矿产综合利用, 2013, (6):69-7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czhly201306019 Dahlkamp, Franz J.Uranium Deposits of the WorldⅡ[J].2010, 10: 978-1007.
汤庆艳, 张铭杰, 何佩佩, 等.诺里尔斯克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矿过程流体组成示踪[C]//第五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11: 172-173. 冷亚星, 王建平, 郑德文.黑龙江多宝山铜矿赋矿岩体中-新生代隆升研究[J].矿物学报, 2015, 35(S1):29.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9133004 赵一鸣, 毕承思, 邹晓秋, 等.黑龙江多宝山、铜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中辉钼矿的铼-锇同位素年龄[J].地球学报, 1997, (1):62-6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QXB701.006.htm 杜琦.多宝山斑岩铜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地质, 1984, 6:12-1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IZI198406002.htm 宋国学, 秦克章, 王乐, 等.黑龙江多宝山矿田争光金矿床类型、U-Pb年代学及古火山机构[J].岩石学报, 2015, 31(8):2402-241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ysxb98201508019 金山岩, 杜英杰, 丁小津, 等.多宝山矿田铜山铜矿资源潜力及深部勘查方向[J].地质与勘探, 2014, 4:666-67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zykt201404007 王小昆, 王耀, 吴发云.多宝山铜矿开发的必要性及对其资源环境的影响[J].宁夏农林科技, 2011, 12:217-22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nxnlkj201112104 姜涛.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区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指标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1013195321.htm 赵元艺, 赵广江.黑龙江多宝山铜矿田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多宝山铜矿床成因模式[J].吉林地质, 1995, 2:71-7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LDZ502.009.htm 赵焕利, 朱春艳, 刘海洋, 等.黑龙江多宝山铜矿床中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其构造意义[J].地质与资源, 2012, 5:421-424.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jsdz201205001 李厚民, 王登红, 李立兴, 等.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J].中国地质, 2012, 3:559-58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dizhi201203001 陈良玺, 陈正, 金玺, 等, 俄罗斯联邦矿业投资环境分析[J].中国矿业, 2013, 7(7):37-4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ky201307011 梁鸽, 于靖.国内对中蒙矿产资源合作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 2010, (11):78-8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bfjj201021026 李昱言.蒙俄和黑龙江矿产资源优势比较与矿产投资环境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55-9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415-2006065359.htm 聂凤军, 江思宏, 肖大明, 等.蒙古国南部及临区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地球学报, 2010, 6(3):267-288.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qxb201003002 曹秋香, 郭福生, 崔京钢, 等.俄罗斯油气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4(3):207-211.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fuzszxb20150300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矿产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2007. -
期刊类型引用(5)
1. 任晴雯,朱丽东. 基于SNP模式的高中地理论证教学研究——以“冰川地貌”为例. 地理教学. 2024(02): 12-14 . 百度学术
2. 吴昶,洪志华.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庐山滑雪运动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2(23): 23-25 . 百度学术
3. 王照波,王江月,何乐龙,张剑,赵向阳,李宝杰. 山东蒙山九龙潭冰川堆积“垄槽序列”的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兼论冰川、泥石流堆积序列的差异性. 地质力学学报. 2021(01): 105-116 . 百度学术
4. 黄猛,韩荣文,牛毅,胥勤勉. 渤海湾西北岸MIS3阶段以来的海侵特征. 地质通报. 2021(05): 721-733 . 本站查看
5. 李小强,闫少波,脱世博,王军,任文秀,刘明强,李通国. 甘肃迭部地区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与开发利用及保护. 地质论评. 2020(06): 1719-1728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