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基于生态重建的宁东煤炭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柯海玲, 徐友宁, 张江华, 乔冈, 陈华清, 杨敏, 何芳

柯海玲, 徐友宁, 张江华, 乔冈, 陈华清, 杨敏, 何芳. 2018: 基于生态重建的宁东煤炭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地质通报, 37(12): 2208-2214.
引用本文: 柯海玲, 徐友宁, 张江华, 乔冈, 陈华清, 杨敏, 何芳. 2018: 基于生态重建的宁东煤炭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地质通报, 37(12): 2208-2214.
KE Hailing, XU Youning, ZHANG Jianghua, QIAO Gang, CHEN Huaqing, YANG Min, HE Fang. 2018: Quality evaluation of soil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Ningdong coal base.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37(12): 2208-2214.
Citation: KE Hailing, XU Youning, ZHANG Jianghua, QIAO Gang, CHEN Huaqing, YANG Min, HE Fang. 2018: Quality evaluation of soil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Ningdong coal base.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37(12): 2208-2214.

基于生态重建的宁东煤炭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秦岭及宁东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地质环境调查》 DD20160336

《青海矿业开发地质环境效应调查》 1212011220224

自然资源部行业科研专项《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及预警研究》 2011102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柯海玲(1980-), 女, 硕士, 高级工程师, 从事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及环境承载力研究。E-mail:tiny9029@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618.11;X141

Quality evaluation of soil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in Ningdong coal base

  • 摘要:

    从环境保护和生态重建的角度出发,通过环境土壤样品采集测试,分析评价了宁东煤炭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并与2007年调查资料对比,研究近10年来采煤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发现,区内土壤基本未受到煤炭开采诱发的重金属污染,只在已投产的清水营矿区和积家井矿区存在Cd和As的点源污染;与2007年相比,区内土壤各元素离散程度均有1~4倍的增加(Cr、P除外),表现为元素含量极大值点增多,但增幅不大,区内土壤依然低Se,缺P、N、富K,有机质仅在灵武-鸳鸯湖矿区一带略显富足。评价结果表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N、P、K和有机质含量较10年前有所改善;尽管土壤基本未受到重金属污染影响,但Cd、As和Pb有轻度累积,应予以重视。评价结果可为宁东煤炭基地资源开发和生态重建提供依据。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the authors used the collection and testing of environmental soil sample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coal mining 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valuat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soil quality. Through analysis,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dispersion of all elements in the soil has been increased by 1-4 times (except for Cr, Hg, and P) as compared with things in 2007, which exhibits an increase in the maximum value of element content; nevertheless, the increase is limited, and this area is still low in selenium,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rich in potassium. Moreover, the study area is not substantially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induced by coal mining, with only existence of a very few points of source contaminations of Cd and A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of Ningdong coal base.

  • 地下水氮污染是世界性难题[1-2],而中国9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N等元素污染,地下水污染已呈现由点向面、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的趋势[3]。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开发促进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的发展,煤炭开采过程中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极有可能对地下水水质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4-12]。90%的煤炭含氮量为0.52%~1.41%[13]。前人探讨了煤矸石回填对地下水氮的影响[14]、采煤沉陷积水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氮的影响[6],对能源化工基地煤炭资源开发区地下水三氮污染影响因素尚未开展研究。

    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改变原有包气带中所含的潜在污染物改变了原有的循环模式,而与地表水联系最紧密的是浅层地下水,开采过程在地表、浅层地下水中形成了特有的转化模式[15],尤其是在采动过程中可能形成的一系列波状地貌,如大量发育的裂隙、裂缝、阶地等。研究区为沙地区,会形成大量的波状起伏的丘陵地貌,对地表、包气带的结构及水、污染物的运移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区域物源补给直接影响氮的含量。故本文立足于地下水径流系统和物源条件探讨转化机理。

    宁东煤炭基地鸳鸯湖矿区是国家煤炭规划建设的重要矿区,梅花井井田为鸳鸯湖矿区的5个大型煤矿之一。宁东煤炭基地属2个含煤时代,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煤田8个矿区共含煤38层,梅花井矿区主要产侏罗纪煤炭。煤炭开采过程中工业污染物可能含有大量的氮污染物,导致含水层氮污染,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相对匮乏,煤炭开采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及矿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了梅花井矿区水文地质条件[16]、采矿对含水层水量及结构的破坏类型和程度[17-19],而对煤矿区乃至周边的影响区水质尚未探讨。梅花井井田位于宁东夹山梁地貌单元,本文基于地下水补径排条件选择宁东夹山梁地貌为基本研究单元(包括了梅花井井田和周边环境),研究风积沙滩地区煤矿井开采地下水氮污染的程度和影响因素。

    夹山梁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以东33km处。梅花井井田位于夹山梁的中东部,鸳鸯湖背斜东翼中部,矿区面积78.96km2,开采深度1300~ 200m。属半沙漠低山丘陵地形。地表为沙丘掩盖,多系风成新月形和垄状流动沙丘。区内无常年地表径流,雨季降水及矿井排水在井田北部低洼地区形成盐碱湖,冬季干枯为碱滩,基岩被第四系风积沙覆盖。

    夹山梁地区含水层按岩性组合特征及地下水水力性质、埋藏条件等,主要含水层由上而下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和侏罗系直罗组、延安组砂岩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层(图 1)。

    图  1  水文地质图及样点分布
    Q—第四系;K—白垩系;J—侏罗系;T—三叠系
    Figure  1.  The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map and sample distribution

    (1)本区第四系厚2.75~17m,平均厚5.15m,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风积沙、小型洼地及沟谷冲洪积层中。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风积沙潜水层、风积-冲洪积潜水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风积沙、小型洼地及沟谷冲洪积层中。含沙漠凝结水,地下水位埋深1.00~3.48m,多随地形起伏而异,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矿化度为0.8~8.03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 HCO3、SO4 · HCO3- Na · Mg、Cl·SO4-Na·Mg。

    (2)侏罗系含水层组是影响矿区煤矿开采的主要含水层,包括上侏罗统直罗组含水层、中统延安组含水层,厚度为13.01~618.62m。煤层厚度主要分布在6.85~337.45m之间,垂向上上部直罗组含水层富水性较强,对梅花井煤层开采影响较大,下部延安组含水层结构较致密,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差,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水化学类型为SO4· Cl-Na、HCO3-Mg·Na·Ca或SO4·HCO3-Na·Mg。

    (3)隔水层岩性多为中细砂岩与粉砂岩、泥岩互层,岩性致密,与煤层共同形成良好的隔水层。

    采样点位于鸳鸯湖矿区夹山梁,采集第四系含水层水样10个和侏罗系含水层样品3个(图 1),利用GPS精确定位,潜水水位埋深一般为6~8m,侏罗系含水层水位埋深一般为65~100m。采样时间为2016年9月12日—9月17日,统测1次。水样采集、固定及保存均按照《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3—2009)进行,并及时运往实验室检测。依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20]对浅层地下水中的氮分布及限制性特征进行分析;现场测试指标为水温,室内测试分析TDS、NO3-、NO2、NH4+共4项。水化学测试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验测试中心完成。评价方法参照《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DD2014— 05》 8.3.2.2条款,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单项超标倍数法。

    对夹山梁地区浅层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及部分水化学指标的数据统计显示(表 1),本区浅层地下水pH值范围为7.13~9.63,浅层地下水普遍处于偏碱性环境,且酸碱度空间差异不大。矿化度变化范围为185.2~3278.22mg/L,表明矿化度指标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水质为淡水-咸水之间。其中一处水样中NO3毫克当量百分数超过25%(表 1),对水化学类型产生较大影响。

    表  1  地下水测试数据
    Table  1.  The list of groundwater test data
    样号 地貌类型 水温/℃ pH 井水埋深/m 含水层类型 总矿化度mg/L NH4+mg/L NO3mg/L NO2mg/L 水化学类型
    J1 风积沙滩 16 7.73 65 承压水 491.3 0.06 15.7 < 0.01 HCO3-SO4-Na-Mg-Ca
    J2 风积沙滩 15 8.53 70 承压水 569.32 0.07 20.2 < 0.01 HCO3-SO4-Na-Ca-Mg
    J3 风积沙滩 14 7.96 100 承压水 630.02 0.06 6.71 < 0.01 HCO3-Mg-Na-Ca
    J4 风积沙滩 18 7.71 0 泉水 826.62 0.08 80.8 0.74 HCO3-SO4-Na-Mg-Ca
    J5 风积沙滩 17 7.89 5 潜水 1368.28 0.12 200 < 0.01 SO4-HCO3-Cl-Na-Mg
    J6 风积沙滩 17 7.95 2 潜水 1038.91 0.11 234 0.92 HCO3-NO3-Na-Mg
    J7 风积沙滩 16 8.01 4 潜水 1538.07 0.11 67.1 0.49 HCO3-Cl-SO4-Na-Mg
    J8 风积沙滩 12 7.94 4.3 潜水 1668.22 0.1 171 2.01 Na-HCO3
    J9 冲积平原 7.13 1 潜水 185.2 0.06 7.97 < 0.01 HCO3-SO4-Ca-Mg
    J10 冲积平原 17 8.51 潜水 1622.24 0.08 43.2 0.84 Cl-SO4-HCO3-Na-Mg
    J11 冲洪积平原 16 9.63 2 潜水 1549.54 0.1 6.3 0.69 Cl-SO4-Na-Mg
    J12 冲洪积平原 8.19 3.5 潜水 3278.22 0.1 79.6 < 0.01 Cl-SO4-Na-Mg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1图 2可以看出,研究区13组水样中三氮NH4+、NO3、NO2水化学特征,含量范围分别为0.06~0.12mg/L、4.67~234mg/L、 < 0.01~2.01mg/L,与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质限值对比,氨氮均检出,但未污染;NO2均检出,其中6组含量为重度或极严重污染;NO3的7组样品未检出,其余5组NO3污染级别为中度、轻度污染。空间上无论矿权范围还是矿权外,污染样点均存在,不同的是NO3污染主要在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中,而NO3污染已经迁移至承压水中。超标样点占调查样点的75%。

    图  2  宁东梅花井地下水三氮污染评价
    Figure  2.  Evaluation graph of groundwater three nitrogen pollutants in Meihuajing field, Ningdong

    本次采集了煤矸石和区域土壤,pH为碱性。煤矸石产生量约占煤炭开采量的5%~25%[20]。从表 2可知,区域土壤氮含量平均值为346mg/kg,氮含量为5级,氮养分缺乏;煤矸石氮含量平均值为1213mg/kg,氮含量为3级,氮养分足量。矸石中含有丰富的N元素,即矿业开发为地下水氮污染提供了丰富的氮源。刘钦甫等[21]在煤矸石中氮溶出的动态淋滤实验中,得出煤矿区地表矸石中含有吸附状态的硝态氮,而这部分氮较容易被水所溶出,特别是中性水比酸性水更容易使其溶出。在3种形态的氮中,硝态氮明显占优势,且其变化趋势与总氮一致。

    表  2  煤矸石、表土中N元素含量
    Table  2.  The content of nitrogen in gangue and soil
    物源类型 样品编号 N pH 附近布设井孔
    GS1 301 8.7
    GS2 1556 7.58 研究区内
    GS3 1406 8.02
    GS4 257 6.78
    GS5 519 8.31
    GS6 424 8.70
    GS7 899 8.15
    GS8 859 8.23
    GS9 1523 8.12
    煤矸石 GS10 173 9.22
    GS11 2382 8.15 研究区外
    GS12 1668 7.78
    GS13 703 8.39
    GS14 2331 7.89
    GS15 3123 7.52
    GS16 2131 7.13
    GS17 1595 7.14
    GS18 770 10.97
    GS19 418 8.36
    煤矸石平均值 1213 8.17
    土壤 T1 472 9.21 J3
    T2 290 9.34 J5
    T3 440 9.26 J2
    T4 386 9.41 J1
    T5 170 8.97 J7
    T6 320 8.95 J11
    土壤平均值 346 9.19
    中国土壤普查技术含量分级[22] 6级 < 50
    5级 50~750
    4级 750~1000
    3级 1000~1500
    2级 1500~2000
    1级 >20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粉煤灰场旁水样取自电厂灰渣贮灰场旁边的水塘,废水排放标准暂无对硝酸盐的规定,本文参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水限值。从表 3可知,淋滤液、河水、湖水、降雨中含有硝酸盐和氨氮成分,但相对国家标准其水质是安全的。

    表  3  粉煤灰淋滤液、地表水、雨水中N元素含量
    Table  3.  The content of nitrogen in fly ash filter, surface water and rain water
    水样类型 样品编号 NH4+ NO3 NO2
    粉煤灰场旁水样 F1 0.06 10.8 < 0.01
    F2 0.07 8.09 < 0.01
    F3 0.07 11.4 < 0.01
    河水 H1 < 0.02 1.36 < 0.01
    H2 < 0.02 4.09 < 0.01
    湖水 H3 0.07 1.9 < 0.01
    雨水 Y1 0.04 2 0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限值 1 1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研究区为牧区,大量的牧羊粪便随着地表或雨水进入地下水,施用动物粪便等的地区,地表水回补后的地下水NO3值较高;地下水中N元素的浓度逐年增加[22-24]

    地下水中三种主要的无机氮形态NH4+、NO3、NO2,以NO3、NO2为主,其中地下水中的NO3-占无机氮的比例最高,氨氮未出现超标,超标成分为NO3、NO2。那么地下水中NH4+不超标而NO3、NO2超标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首先,从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考虑:①垂向补给条件,由前述可知,目前淋滤液、河水、湖水中三氮相对国家标准水质是安全的,引起地下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超标的可能性较小。但是由于有丰富的物源,在地表水或降雨长期淋滤作用下,沿垂向可能引起地下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超标。②受地形地貌影响明显,地下水补给区位于夹山梁和布朗山,研究区只有J9井孔位于丘陵高地,水质良好,而处于经过长期的蒸发作用和溶滤作用的排泄区的样点,如J8、J10、J11井点中,NO3和NO2含量增加,出现超标现象,J8井点中的NO3、NO2超标倍数分别为99.5倍、7.55倍,J10井点中的NO3、NO2超标倍数分别为41、1.16倍,J11井点中的NO3超标倍数为33.5倍。③煤矿采掘扰动改变含水层围岩和径流条件,也会促进N的释放。如J1与J2井点具相似的地形条件,不同的是J2位于矿权范围,井孔中NO3含量出现超标现象,而在矿权范围外的J1井水质良好,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煤层、围岩中的氮化物矿物与氧气和水接触,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地球化学反应,可促进N元素的释放。由于矿井水在地下与围岩裂隙水存在着一定的水力联系,这些含氮物质的释放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25-28]

    其次,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性的众多研究表明,地下水氮污染形式主要是NO3的污染,其是国内外最普遍、污染面积最大的地下水污染问题[29-31],在NH4+、NO3、NO2系统中三氮变化关系通常总是向NO3转化,而NO2浓度增高的罕见情况也只是具有暂时性意义[6]。因此长期以来,NO2在潜水中出现增高甚至超标,取决于复杂的地下水中氮的转化过程,主要包括有机氮的矿化作用、NH4+吸附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异化还原等[31]。同时温度、pH、Eh、土层介质厚度、土壤透气性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5, 32-35]。Sitaula等[35]认为,硝化反应的最佳pH值范围为8~8.4,pH值低于7时,硝化速率明显降低,低于6或高于9.6时,硝化反应几乎停止,研究区pH值范围为7.73~9.63,是硝化反应的最佳区域。王晓娟等[36]认为,在氮的转化过程中,细菌起着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微生物在好氧环境转变为厌氧环境后均可参与硝化过程;有研究表明,某些反硝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也可以进行反硝化[37],一定温度范围内,氮矿化(氮由有机态转化为无机态NH4+或NH3的过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随土壤通透性的降低而降低,这也可能是潜水中NO3、NO2含量高而承压水中只有NO3含量高的原因。

    (1)NO3、NO2与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质限值对比污染严重,NO2污染主要在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中,而NO3在潜水和承压水中均有污染。研究区超标样点占调查样点的76.92%。根据物源和氮污染空间分布情况推测,煤矿区氮的污染很可能是研究区高地球化学背景引起的。

    (2)NO3在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的相对含量较高,NO3毫克当量百分数超过25%的水样,对水化学类型产生影响。

    (3)NO3、NO2的影响因素很大程度受限于煤矿开采、地形地貌条件、垂向补给及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低山丘陵高地及煤矿开采未影响到的地方,水质较好。温度、pH、Eh、土层介质厚度、土壤透气性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致谢: 感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矿山环境项目组同事共同完成野外样品的采集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 感谢中国地质科学院赵元艺老师的指导。
  • 图  1   宁东煤炭基地区位图

    Figure  1.   Location of Ningdong coal base

    图  2   评价区范围及样点分布

    Figure  2.   Limits of evaluation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points

    图  3   土壤重金属综合评价分区

    Figure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artition of soil heavy metals

    图  4   土壤营养元素N、K有机质富集程度分区

    Figure  4.   Enrichment degree partition of nutrient elements N, K, and organic matter

    图  5   土壤Se元素富集程度分布

    Figure  5.   Distribution of Se enrichment degrees

    图  6   近10年土壤重金属及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箱体图

    Figure  6.   Box diagram of content varia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nutrient matter in soil

    表  1   土壤各元素分析方法及检出限

    Table  1   Analytic methods and detection limits of various elements in soil

    分析方法 检测项目 检出限
    ICP-MS w(Cd)/10-6 0.022
    XRF w(Pb)/10-6 2
    w(Cu)/10-6 1
    w(Zn)/10-6 2
    w(Cr)/10-6 3
    w(P)/10-6 10
    w(K2O)/10-2 0.01
    AFS w(As)/10-6 0.25
    w(Hg)/10-9 0.48
    w(Se)/10-6 0.01
    VOL w(N)/10-6 16
    容量法 w(Corg)/10-2 0.05
    玻璃电极法 pH(无量纲) 0.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土壤重金属元素参数统计(n=639件)

    Table  2   Statistic list of soil heavy metal parameters

    mg/(kg)
    特征参数 Hg Pb Cd Cr As Cu Zn pH
    最小值 0.009 10.1 0.01 13.1 2.72 7.27 15.5 8.27
    最大值 0.113 126 0.89 67 31.54 36.5 131 9.76
    平均值 0.02 15.83 0.09 45.83 8.2 14.24 36.91 8.98
    标准离差 0.012 6.16 0.06 8.0 2.6 3.43 12.1 0.20
    变异系数 0.60 0.39 0.67 0.17 0.32 0.24 0.33 -
    GB15618— 三级 1.5 500 1.0 300 40 400 500 -
    1995 二级 1.0 350 0.60 250 25 100 300 -
    标准限值 一级 0.15 35 0.20 90 15 35 1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土壤营养元素参数统计及富集程度分级(n=639件)

    Table  3   Statistic list of soil nutrient elements and enrichment degree classification

    %
    参数及分级 Corg N P K
    最小值 0.03 0.001 0.02 1.07
    最大值 6.04 0.158 0.1 2.56
    平均值 0.68 0.03 0.03 1.71
    标准离差 0.52 0.02 0.01 0.11
    严重缺乏 < 0.6 < 0.005 < 0.4 < 0.6
    缺乏 0.6〜1.0 0.005〜0.075 0.4〜0.8 0.6〜1.2
    相对富足 1.0〜2.0 0.075〜0.1 0.8〜1.2 1.2〜1.8
    足量 2.0〜3.0 0.1〜0.15 1.2〜1.6 1.8〜2.4
    富足 > 3.0 > 0.15 > 1.6 > 2.4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土壤Se元素参数统计及富集程度分级(n=639件)

    Table  4   Statistic list of Se in soil and enrichment degree classification

    mg/kg
    参数统计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离差
    0.05 0.54 0.14 0.07
    富集程度分级 富硒 中硒 低硒 缺硒
    Se≥0.222 0.175≤Se<0.222 0.116≤Se<0.175 Se<0.116
    下载: 导出CSV

    表  5   2007年土壤各类元素含量统计参数(n=654件)

    Table  5   Statistic list of various elements content parameters in soil in 2007

    mg/kg
    特征参数 Hg Pb Cd Cr As Cu Zn Corg/% N/% P/% K/% Se
    最小值 0.007 10.1 0.03 8 0.4 7.1 19.77 0.12 0.01 0.02 1.46 0.04
    最大值 0.071 21.2 0.36 67.9 12.7 21.4 52.42 2.07 0.12 0.07 1.97 0.31
    平均值 0.014 15.81 0.07 45.89 7.69 13.09 36.14 0.42 0.027 0.028 1.68 0.1
    标准离差 5.29 1.55 0.02 9.56 1.54 2.54 5.75 0.16 0.01 0.01 0.08 0.04
    变异系数 0.39 0.1 0.29 0.2 0.2 0.19 0.16 0.39 0.42 0.23 0.05 0.36
    下载: 导出CSV

    表  6   土壤各元素累积速率

    Table  6   List of cumulative rates of soil elements

    mg/(kg·a-1)
    参数 Hg Pb Cd Cr As Cu Zn
    累积速率 0.001 0.002 0.002 -0.006 0.051 0.116 0.078
    总变化率 0.472 0.001 0.266 -0.023 0.066 0.088 0.021
    参数 Corg N P K Se
    累积速率 0.027 0.005 0.002 0.037 0.003
    总变化率 0.643 0.190 0.076 0.022 0.321
    下载: 导出CSV
  • 宁夏统计年鉴[M].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7.
    韩永伟, 高吉喜, 李咏红, 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展, 2008, (1):58-5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JKD200801023.htm
    汪一鸣, 赵亚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J].宁夏工程技术, 2008, 7(2):190-193. doi: 10.3969/j.issn.1671-7244.2008.02.023
    高桂英, 杜灵通, 杜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态效益变化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0(4):411-414. doi: 10.3969/j.issn.0253-2328.2009.04.027
    张源沛, 胡克林, 李保国, 等.银川平原土壤盐分及盐渍土的空间分布格局[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7):19-24. doi: 10.3969/j.issn.1002-6819.2009.07.004
    李风军, 冯晓秀, 陆桂琴, 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J].生态科学, 2014, 33(5):1017-1022. http://www.cqvip.com/QK/97324X/201405/663468967.html
    姚建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评价[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2, (4):7-10. doi: 10.3969/j.issn.1673-5366.2012.04.03
    张连翔, 孔繁轼, 等.半干旱干旱地区抗旱保水造林关键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30-33.
    柯海玲.陕西潼关金矿区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评价[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1941-2006030629.htm
    张江华, 赵阿宁, 王仲复, 等.内梅罗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在土壤重金属评价中的差异探讨——以小秦岭金矿带为例[J].黄金, 2010, 31(8):44-46.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JZZ201008020.htm
    马斌, 徐志友, 卜崇德, 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分析[J].水土保持, 2011, (14):53-5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onggsl201114021
    闫军.基于GIS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土壤侵蚀变化分析[J].农业科学研究, 2010, 31(3):37-39. doi: 10.3969/j.issn.1673-0747.2010.03.010
    樊兰英.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评价[J].山西林业科技, 2014. 43(1):25-30. doi: 10.3969/j.issn.1007-726X.2014.01.008
    刘雪, 孟繁锡, 郭丽, 等.从以色列农场看我国干旱地区有机农业发展[J].甘肃农业科技, 2006, (3):36-38. doi: 10.3969/j.issn.1001-1463.2006.03.016
    孙培新.干旱地区生态修复模式探讨[J].水利技术监督, 2012, 5:48-50. doi: 10.3969/j.issn.1008-1305.2012.06.015
    王景升, 李佳, 陈宝雄, 等.宁夏东部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产业生态风险评估[J].资源科学, 2013, 35(10):2011-2016.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kx201310011
    曹园园, 璩向宁, 卫萍萍.宁夏各市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状况分析[J].湖北农业科技, 2015, 54(23):5887-5890.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hbnykx201523022
图(6)  /  表(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94
  • HTML全文浏览量:  450
  • PDF下载量:  216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4-07
  • 修回日期:  2018-06-1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8-15
  • 刊出日期:  2018-11-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