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
摘要:
地质填图是一项旨在查明国家基本地质情况的超前性、公益性、战略性、多用途的基础性地质工作,为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城市规划、国土开发利用、地球科学发展等提供重要支撑。完善的技术标准是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技术保障。中国的地质填图技术标准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当前地质填图技术标准未能与实际工作同步跟进,出现技术标准难以满足当前地质填图工作需求、地质填图标准不统一、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根据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地质填图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经验,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地质填图理念、方法和标准,结合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实际状况与需求,在分析梳理地质填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地质填图标准体系框架和推进地质填图标准更新与完善的建议,以满足现代地质填图需求。
Abstract:Geological mapping is a fundamental geological work characterized by advanced, public welfare-oriented, strategic and multipurpose nature, with the purpose of finding out national basic geological condition. It provides significant support in every aspect for resource prospect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ity planning,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geoscience. A thorough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With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mapping over the past half a century, a well-developed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has been built. Nevertheless,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echnology is very fast, the present geological mapping technical standard cannot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al work. A series of problems have occurred; for example, the present technical standard cannot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present geological mapping work; the geological mapping technical standard is discrepant or not perfe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geological mapping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over the past half a century, and the study of the advanced ideas of geological mapping techniques, methods and standards from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China's actual situations and demands of practical geological mapping work, the authors established the geological mapping standard systematic framework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renewal and improvement based on analyzing and arranging geological mapping technical standards with the purpose of satisfying the demands of modern geological mapping.
-
Keywords:
- standard /
- standard system /
-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
- geological mapping
-
地质填图标准是指导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规范性技术文件和依据。总结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地质填图的发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地质填图方法及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化改革的精神和总体要求,基于对当前地质填图标准的梳理分析,提出一些推进地质填图标准化的思考、认识与建议。
1. 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梳理与现状
1.1 标准化背景与形势
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今天,标准对于促进经济技术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占领话语权的重要技术保障和有效措施。习近平在2016年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指出,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特别是在当今减政放权的管理制度改革时期,加强标准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更加凸显。
地质调查标准化工作是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科技基础,为国土资源行政审批、监管执法、质量评价、公共服务、工作部署、成果转化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支撑、服务和引领国土资源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同年,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5〕89号),这一系列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大决策,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中国加强标准化建设、推进标准化改革的方案与措施,也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调查标准体系,制(修)订满足地质调查需求与适应地质调查标准化发展的地质填图技术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和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土资源部制定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实施“国土资源标准化+”行动,推进标准与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工作的融合发展,2016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国土资源部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国土资厅发[2016]46号),推进国土资源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提供技术支撑保障[1]。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力推进地质调查标准制修订,将修订1:5万区调、矿调、环境地质调查三项标准作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
1.2 标准的角色与实际应用
标准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 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范性文件,是规范技术、经济、生产、经营等市场的公约,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促进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创新的体现。
得标准者得天下,谁掌握了标准,谁就在本行业中拥有“话语权”。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标准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是国际标准的地位发生变化,标准起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标准不仅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仲裁依据,还是进入市场的重要门槛;二是标准化利益相关方对标准和标准化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标准化逐渐成为竞争的工具和手段;三是政府部门积极介入标准化,从维护本国利益的角度推动标准化的发展,以支撑经济发展;四是传统的标准化制定模式受到挑战,新的标准模式不断出现,例如当前标准化改革中团体标准的推进。
美国一向高度重视标准化力量。美国认定的一个真理,即大家必须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的“自愿协商一致标准”是美国经济的基础,一旦失去大家公认、恪守和履行的标准,将引致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标准必须始终贯穿于形形色色知识的不断创新和充实的全过程,没有标准的知识是乱七八糟的,无法发挥知识应有的功能。“自愿协商一致标准组织”,是美国非政府标准化组织中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这类组织的成员来自各行业、各部门。制定标准的程序是共同协商,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投票表决,自愿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对标准进行修改或制定,因此其所指定的标准也称为自愿协商一致标准,即非官方标准,表面上是非官方,其实是官方意志体现,并始终坚持和遵循其基本原则,即一致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平衡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即时性原则。
1.3 区域地质调查标准制修订现状
中国现行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标准规范主要参考借鉴前苏联标准制定,规范严谨,曾在长期的地质填图工作中发挥了历史性的贡献和作用,对规范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保障地质填图空间精度与图面质量,指导地质填图工作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区调工作经过60多年的实践与技术方法总结,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系列。目前,现行实施的技术标准主要有10多项,涉及到陆域地质填图规范、遥感方法应用、区域地质图式图例、岩石分类命名、地质地理图件编绘、地质图用色标准、野外数据采集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等诸多方面,主要有《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区域地质图图例》《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等。这个层次多、内容广、数量大的标准体系,跨越时间长,除个别标准为近两年制定实施外,多数标准为20世纪80—90年代制定实施。
标准现状如下。
(1)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采用1973年中国地质总局颁布的《区域地质调查暂行规范(1:200000)》。中国1:20万区调工作开始较早,在20世纪50年代是编制“区调普查指南”来指导工作的。到1960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参照前苏联同比例尺的区调规范编制印发了《l:20万区域地质测量规范(草案)》,1961年又提出“修整草案”,1973年对该草案进行修改,并正式出版中国《1:20万区域地质测量规范(试行)》。该规范明确提出:l 20万区域地质图是中国国家基本图件之一,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全面开展,同时将原规范中的地层划分和命名、山岳分类、地质体年代符号、岩石花纹及岩石组分符号、各种地质符号、矿产图例、中国地质图色标等部分内容分离出去,另行编制技术标准。该规范对中国完成:l 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主要采用《DZ/T0257—2014,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DZ/T0246—2006,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3—01,青藏高原艰险区(B类区)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2001—01 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
(3)1:50000区域地质调查。1991年以前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采用1978年9月由当时的国家地质总局颁布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暂行要求(1:50000)(试行稿)》和1983年地质矿产部颁布的《l: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试行)》。1991年以后的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执行以下标准,《DZ/T0001—19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2月(中地调函[2016]122号)》《1:50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2月(中地调函[2016]122号)》《DZ/T0158—1995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1—19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ZB/TD10004—1989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4)岩石分类与命名标准。采用《GB/T17412.1—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和《GB/T17412.3—1998,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5)野外数据采集与数字填图技术标准。采用《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要求(1:50000和1:25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7年)等。
(6)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采用《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DD2006—06》《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指南(2.0版)(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和《DZ/T0197—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等。
(7)地质图制图标准。图式图例采用《GB/T958—201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地质图用色标准采用《GB/T6390—1986,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DZ/T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56—199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91—1997,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8)近年来开展的标准制修订。主要有:修订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制定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制定基岩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制定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修订城市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制定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数据采集及整理细则,制定造山带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制定第四系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等。
尽管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体系已比较完整,标准种类齐全,涵盖内容全面,区域地质调查标准已经覆盖了区调工作的方方面面和野外数据采集与制图等的全流程与各环节,涉及到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规范与技术要求、不同类型区的填图方法指南等,但是,原有标准标龄过长、理念与方法固守陈旧,随着技术发展、需求变化,现行技术标准几乎成为一种摆设,也难于满足当前实际工作需要,地质填图技术标准需要按照新的标准体系架构进行调整,标准内容与规范尺度等需要进行更新修订。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地质调查现有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是关系到区域地质调查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迫切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1.4 欧美发达国家的地质填图与标准
地质填图是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主要工作,都是以围绕摸清国家基础地质、资源与环境基本情况为主要目标填制国家基本地质图件。在工作方法上,许多国家都是根据本国地质条件和社会需求,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地质填图。
美国是世界标准的强国,联邦法规采用标准的制度促进了标准化发展,简单平等的标准使用环境就是标准发展的最佳环境。在公平、平等的市场竞争规则下,标准不需要分级分类,凡符合法规、履行职责或执行政策需要的标准,法规都可以采用。技术内容能满足法规需要的规范性文件,法规都可以采用,民间团体标准是联邦法规主要技术内容的来源[2]。联邦法规采用标准有多种方式,有纳入法规,成为法规的内容;有参考采用的,并不是强制执行的;有写入合同而执行的;有列出目录供选用的。凡法规采用的标准都明确规定采用方式,并不存在法规引用的标准就是强制性标准。按照WTO规则建立技术法制,把标准作为执行政策目标的工具,推动政府采用市场制定的标准的政策,加强了美国作为世界标准头号强国的地位,构成用“行政法规+标准”的方式实现了技术法规功能和作用,并履行了WTO/TBT的承诺。
(1)欧美发达国家地质填图及理念
欧美发达国家地质填图标准主要有地质图符号标准和报告编写标准两类,地质填图的总体特征为“重视结果,放手过程”:①其地质填图是围绕地质问题和科学目标填制通用地质图件,填图过程没有对点、线、面等控制的具体要求,野外填图工作中根据地质问题和需求部署地质路线,并根据地质现象的变化和新发现不断调整调查区域和调查路线等工作量安排,对重要的地质现象进行追索填图。②欧美发达国家填图是科学家填图,具有很强的责任感、浓厚的科学兴趣和良好的社会信誉,保障地质填图的质量。③欧美发达国家对地质填图成果的评价主要依据使用地质图件和数据资料的用户进行评价,以及年度资料展评或成果交流会议上国内外专家所提出的第三方评价意见等。如果企业等使用者发现基础图件和地质资料存在问题,承担填图工作的负责人及工作者的工作质量会被记录在案,影响其工作质量信誉,从而保证了地质填图的质量[3]。
(2)欧美发达国家地质填图技术标准
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地质制图的标准化,美国为保障国家地质填图,制定标准以支持地质图及有关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地质数据管理。美国联邦地图数据委员会联合州地质调查局和国家地质图数据库委员会于20世纪90年代末成立了数字地质制图委员会,建立国家数字地质图标准,制定了系列有关地质填图的标准,主要包括地质图符号标准、数字制图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空间精度和数据模型、地质报告编写标准、地质图出版指南等,适用于联邦政府及其资助的合同和合作项目所出版的所有地质图和地质图数据库,非联邦机构和企业也要求采用该标准进行地质填图和建立数据库。
地质图符号标准主要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制定背景和制定程序、地质填图的概念、地质体的科学置信度和位置精度、地质图颜色和样式、地质图标记,以及图面表达的技术规范等,并附有1200个各式地质符号[4]。地质图符号标准的制定,提供用于描述地质图上地质体的点符号、线符号、颜色和图案,使地质图上每个地质体的填图表达具有独一无二明确的意义,实现野外地质数据和地质图数据库的无缝衔接,有助于用户使用地质图,从而保障地质图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报告编写标准包括四部分,主要有地质填图背景、填图区域地质历史、各填图单位的岩石描述和参考文献,部分图幅对地质灾害也有详细描述。地质填图过程中形成的科研成果通常在公开出版刊物发表,报告编写标准的制定,也是服务于地质图,对地质图件进行说明,便于用户使用。
1.5 主要问题
尽管地质填图技术标准比较齐全完整,但是标准的一致性、统一性、时效性、国际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填图方法改进、技术与理念的转变和技术标准的调整与更新完善,切实以标准规范指导和引领中国的地质填图,满足地质填图的实际需要。
(1)标准多而关键标准缺位。关于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目前有总则、规范、技术要求,规程、规定、指南等,涉及地质填图野外测量、数据采集、图式图例、地质图用色、空间数据库建设、遥感应用等各环节,但是就1:5万地质填图的关键标准规范基本上处于缺位,虽然有区域地质调查总则,但是总则的规定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现状而制定,20多年后的今天,需求、认识、方法、技术、要求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这个标准基本成了摆设,实际工作处于无引用标准的混乱而不明确状态。急需进行大尺度的修订,制定操作性强、具有实际指导和灵活规范的技术标准,破解技术要求对地质填图约束而制约了科技创新,改进填图方法,创新图面表达。
(2)同类工作的技术标准不一致。目前,地质填图工作投资多元化,国家、地方及其他机构投入开展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中央和地方采用的技术标准不统一。例如1:5万地质填图,其技术标准呈现中央与地方并行,区调与矿调并行,由于工作目的和成果要求的差异,其工作精度、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都有所不同,同一类调查工作采用不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导致同一地域同类工作的国家基础数据不统一,难以形成统一规格标准的地质图。因此,急需制定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地质填图,保证国家基础地质数据的一致性。
(3)现行标准未能及时修订完善。依据标准化原则,标准要实时动态更新与修订,原则上每隔5年要对标准进行一轮评估与修订,而当前执行的1:5万地质填图标准的标龄多数已达20余年。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为例,1991年颁布实施的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至今已有26年,为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地质填图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地质理念的融合对地质工作和地质填图需求的升级,需要地质图件表达更多的岩石建造、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景观、多元资源背景等大量的地学要素,承载更多的地质信息。因此,地质图件需要从传统的地质要素表达拓展到满足经济社会建设所需求的多领域、多信息、多要素的合理表达地质实体与综合信息要素的地质图件。
(4)地质填图方法与国际接轨融合。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趋势日益跟进,标准更是作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共享交流的共同语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也在积极推进标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中国地质填图工作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标准国际化,地质填图技术标准应立足中国国情、地情、事情,放眼国际先进的理念与方法,使中国地质填图方法和相关标准与国际化发展趋势协调,保障地质填图产品在国际制图平台上进行对接与接轨。
2. 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体系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层次结构清晰,具有一定逻辑序列的有机整体。
2.1 标准体系框架的发展
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开展的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研究2014年提交的区域地质调查标准子体系研究报告,提出区域地质调查标准子体系架构为,向下层次为基岩区区调标准、覆盖区区调标准、城市区区调标准和三维地质填图标准。该标准体系既有按照基岩出露分区,又有按照功能分区和方法标准的混合体,层次与结构欠完整。
2.2 本次研究确定的标准体系架构
依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遥感资料可利用性、对地质填图的需求等有关因素,分类制定科学实用的地质填图技术标准,规范重要成矿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区、重大地质问题区等不同类型区域的地质填图工作。地质填图体系包括5个系列、4种类型。5个系列包括地质填图系列、方法技术系列、岩石命名标准系列、图面表达系列和数据库建设系列。4类技术标准为规范、技术要求、指南和细则。
地质填图技术标准体系分3个层次,最基础标准包括地质图图式图例、用色标准、地理底图编绘、岩石分类命名、地质填图术语等通用基础标准。第二层次是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规范,提出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等要求。第三层次是不同类型区的地质填图方法指南系列(图 1)。
3. 推进区调标准制修订的建议
3.1 按照体系框架,完善规范与系列方法指南
完善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目前,涵盖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标准有十几项,如《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DZ/T0257—2014)、《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1995)、《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1995)、《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技术要求(1:50000和1:250000)》、《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指南(2.0版)(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及《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T958—1989)等,技术标准繁多,依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和要求,需要梳理精简标准规范,构建结构合理、体系完整、层次明晰、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地质工作规律的标准体系。鉴于此,在现行地质填图技术标准梳理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明确地质填图技术标准体系,形成涵盖通用技术标准、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规范和不同类型区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系列的地质填图标准体系,在此框架下,制修订地质填图技术标准。
制定1:5万区域地质调查规范。当前,中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所使用的标准为1991年颁布的《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适用的工作范围为单一的地质工作,在资源、环境等方面均未涉及。按照新的工作要求和大地质理念,结合中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实际,制定《1:5万区域地质调查规范》,扩充有关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以替代《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0001—1991)。以标准为依据规范统一中央、地方各不同主体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统一的规范下进行地质填图,以确保国家基础数据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制定不同类型区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中国幅员辽阔,地质内容复杂,地理地貌类型繁多。造山带、第四纪、覆盖区、岩溶区、城市经济区及海岸带等特殊地质地貌区往往是矿产资源富集、自然环境脆弱、科学问题交汇、经济活动活跃的地区。针对不同类型区、不同地理景观、不同地质特色,制定造山带、第四纪、覆盖区、城市经济区及海岸带等不同类型区填图方法指南,以适应当代地质调查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完善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南系列,作为区域地质调查规范的补充,建立健全区域地质调查标准体系,指导地质填图工作。
3.2 基础标准的更新
目前,地质图制图标准有GB/T6390—1986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和DZ/T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对《地质图用色标准》(GB6390—1986)和《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179—1997)进行整合修订,修订成为覆盖所有比例尺地质图的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替代上述2个标准。
修订中国地质调查局标准《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DD2006—06),修订升级为行业标准,修订后覆盖1:5万和1:25万2种比列尺,修订后更名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
在已有试行内部工作标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规程(1:50000~1:250000)》基础上,进行修订升级为行业标准《地质调查野外数字化数据采集技术规程第一部分:区域地质调查》。
为使区域地质调查名词术语具有明确的科学术语、定义与释义,统一规范名词术语,需要制定《区域地质调查术语》。为保障国家基础地质图件编制与更新的规范化和常态化,需要编制《区域地质图编图规范》。
3.3 制定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标准指导意见
大比例尺(比例尺大于1:5万)区域地质调查数据,是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制定资源勘查计划、查明新的资源基地、开发现有资源、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进行重大工程建设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所必须依据的重要基础地质数据。
建议加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围绕为国家建设提供更直接的数据支撑服务,开展大比例尺(1:2.4万和1:5万)地质填图和数据更新,并将其纳入国家地质填图计划,以增强提高社会服务。特别是大比例尺地质图、精细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极为重要,提高了在城市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支撑服务能力。
随着地质填图工作的发展,填图精度也随之提升,在一些关键地区,围绕重大地质问题,填制1:2.5万区域地质图件,更加精细刻画区域地质特征。制定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导意见,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指导意见作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的参考依据,解除技术要求的约束,更有利于地质工作者在地质填图中进行科学探索,围绕地质科学问题和需求,追索和揭示地球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研究制约地球科学发展和满足人类生存对地球依赖的问题,提高调查研究精度,从而提升研究水平。当前,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已纳入“十三五”时期区域地质调查任务,需要及时制定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导意见。
4. 结语
科技在进步、方法在更新、观测精度在提高,这都需要标准制修定工作及时跟进,地质填图工作这个“百年老店”,要在传承中发展更离不开技术标准的支撑保障。为适应新理论、新认识和拓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要求,满足新时期基础地质工作的需求,针对当前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技术标准实际情况,依据区域地质调查对工作思路、调查内容、填图单位划分、工作方法、图面表达等方面的改进需求,使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传承百年老店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适应新时期区域地质调查的技术标准,需要与时俱进完善技术标准体系,针对技术标准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进行地质填图技术标准制修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致谢: 感谢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李裕伟研究员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陈克强教授级高工给予的咨询指导。 -
邓玲, 马梅, 申文金.新常态下国土资源标准化发展展望[J].中国标准化, 2016, 5:49-52. doi: 10.3969/j.issn.1002-5944.2016.18.022 陈燕申, 陈思凯.美国联邦法规采用标准的探讨与启示[J].标准科学, 2017, 4:15-23. doi: 10.3969/j.issn.1674-5698.2017.01.003 杜子图, 翟刚毅, 程光华.中国基础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4. 刘凤山, 胡道功.欧美国家地质填图的理念、管理与战略[J].地质通报, 2009, 10:1405-1410. http://dzhtb.cgs.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lag=1&file_no=20091006&journal_id=g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