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湘西狮子山铅锌矿床矿化富集特征及控矿因素——湖南花垣-凤凰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系列研究之一

杨霆, 杨绍祥

杨霆, 杨绍祥. 2016: 湘西狮子山铅锌矿床矿化富集特征及控矿因素——湖南花垣-凤凰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系列研究之一. 地质通报, 35(5): 814-821.
引用本文: 杨霆, 杨绍祥. 2016: 湘西狮子山铅锌矿床矿化富集特征及控矿因素——湖南花垣-凤凰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系列研究之一. 地质通报, 35(5): 814-821.
YANG Ting, YANG Shaoxiang. 2016: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Shizishan Pb-Zn deposit in western Hunan Province.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35(5): 814-821.
Citation: YANG Ting, YANG Shaoxiang. 2016: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Shizishan Pb-Zn deposit in western Hunan Province.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35(5): 814-821.

湘西狮子山铅锌矿床矿化富集特征及控矿因素——湖南花垣-凤凰地区铅锌矿整装勘查系列研究之一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121201088090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霆(1989-),男,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E-mail:yang560427@qq.com

  • 中图分类号: P612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Shizishan Pb-Zn deposit in western Hunan Province

  • 摘要:

    位于湖南省北西部的湘西花垣狮子山铅锌矿,具有稳定的含矿层位,铅锌矿资源量巨大。铅锌矿的含矿岩层为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质纯的含藻屑石灰岩和砂屑石灰岩,岩层单层为厚层至巨厚层,含矿岩层厚度为22.6~237.1m。在含矿岩层中按上、中、下3个部位赋存矿体。在全面总结狮子山铅锌矿床矿化富集特征的基础上,对控矿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Abstract:

    Located in northwestern Hunan Province, the Shizishan Pb-Zn deposit is stratabound and contains huge amounts of Pb and Zn resources. The ores are hosted in the Lower Cambrian Qingxudong Formation, a sequence of algal and clastic limestones, ranging from 22.6m to 237m in thickness. The ore-hosting rocks are divided into the upper, middle and lower unit.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minera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ore-bearing rocks and ore enrichment.

  • 多龙矿集区位于青藏高原改则县西北约100km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南羌塘地块最南缘、日土-多不杂岩浆弧东段,主要由多不杂、波龙、拿顿、拿若、铁格龙、尕尔勤、地堡那木岗等矿体组成,是新近探明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区,同时也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最大的斑岩型铜金矿区[1-2]。目前,关于多龙矿集区的成岩成矿地质背景依然存在争议:①曲晓明等[3]认为,其形成于大陆碰撞地壳隆升阶段;②佘宏全等[4]暗示,其成岩成矿作用与洋脊俯冲有关;③大多数学者均赞同,多龙矿集区是典型的岛弧型斑岩型铜金矿区,其成岩成矿作用与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密切相关[5-13];④段志明等[14-15]和符家骏等[16]进一步强调,多龙斑岩型铜矿是发育在增生楔体系之上的岛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基于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在多龙矿集区新厘定出岩墙岭蛇绿岩残片,对揭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构造格架、班公湖-怒江洋的演化历史及多龙矿集区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横亘于青藏高原中部,向西延伸到克什米尔,向东南沿怒江河谷延伸出西藏,在中国境内延伸2500km 以上,是班公湖-怒江洋消亡闭合后的遗迹,是分割北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的重要地质界线,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一条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2, 17]。班公湖-怒江洋的构造演化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主流观点认为其闭合时间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8-22],但越来越多的资料指示,班公湖-怒江洋在早白垩世仍具有一定规模[23-28]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羌塘地块最南缘日土-多不扎岩浆弧东段,受控于班公湖-怒江洋北向俯冲、消减、碰撞等动力学过程,构造地质特征极其复杂,同时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图 1-a)。矿集区出露的主体地层为下侏罗统曲色组和中侏罗统色哇组(图 1-b),岩性组成包括石英砂岩、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等,砂页岩韵律互层现象明显,砂岩的矿物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差,并发育底面印模构造和完整的鲍玛序列,是一套深水-半深水环境的复理石沉积①②(①吉林大学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1∶5 万多不扎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15.②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中华人名共和国1∶25 万物玛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4.)(待发表)。下白垩统美日切错组火山岩沉积地层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图 1-b),岩石组合以杂色安山岩和安山质角砾岩为主,次为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玄武岩等,表现出多期次旋回性喷发的特点(待发表)。上白垩统阿布山组大面积分布于矿集区西北部,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图 1-b),岩性主要为中厚-巨厚层状红褐色细砾岩、细-粗角砾岩与中厚层状含砾粗砂岩及中细砂岩,其中砾石成分包括橄榄岩、辉长岩、灰岩、砂岩、火山岩等,为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后的一套山间磨拉石沉积(①吉林大学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1∶5 万多不扎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15.)。

    图  1  青藏高原构造简图(a)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多龙矿集区地质简图(①吉林大学地质调查院.中华人民共和国1∶5 万多不扎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15.)(b)
    KMKSZ—康西瓦-玛沁-昆仑山构造带;JSSZ—金沙江构造带;LSSZ—龙木错-双湖缝合带;BNSZ—班公湖-怒江缝合带;SNMZ—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LMF—洛巴堆-米拉山断裂带;IYZSZ—印度河-雅鲁藏布缝合带;ATF—阿尔金断裂
    Figure  1.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 and simplified geologicalmap of the Duolong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the westernsegment of Bangong-Nujiang River suture zone

    岩浆岩在矿集区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包括中酸性侵入体、基性岩墙群等,均侵入于侏罗系内(图 1-b)。酸性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石英斑岩等;中性岩浆活动较弱,主要岩性为闪长岩、闪长玢岩等,侵入体规模较小,均为小型岩株及岩瘤,成群、成带分布,在横截面上多呈近圆形、椭圆形或纺锤状;基性岩浆活动较强,表现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基性岩墙群,主要岩性为辉长岩。多项矿产普查和专题研究工作表明,区内优势矿种为铜和金,铜资源量超过1300×104t,金资源量超过400t[29],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是区内斑岩型铜金矿主要的成矿岩体。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中酸性侵入体的形成时代集中在116~128Ma 之间[1, 3-13],矿体的成矿时代为118~119Ma[4, 6-7],侵入于侏罗纪增生楔体系内的基性岩墙群的形成时代为126~127Ma(图 1-b),表明多龙矿集区的成岩-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同时指示多龙矿集区在早白垩世应处于伸展拉张的构造环境[30]。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表明,多龙矿集区南侧出露一套岩石组合特征鲜明的岩墙岭蛇绿岩残片。

    蛇绿岩残片整体呈近东西向分布于矿集区岩墙岭地区(图 1-b),组成端元包括席状岩墙群、玄武岩及硅质岩,因后期构造肢解而缺失堆晶杂岩和地幔橄榄岩端元。岩墙岭蛇绿岩残片的各端元呈棱形或透镜体状断续分布于侏罗系,构成典型的网结状构造。糜棱岩普遍发育在岩墙岭蛇绿岩残片各端元和围岩的接触部位,为岩墙岭蛇绿岩属性的进一步确定提供了重要证据。各个岩性端元详细描述如下。

    (1)席状岩墙群是岩墙岭蛇绿岩残片的重要组成端元,主体岩性为辉长岩,在一个露头上可见上百条岩墙呈平行的席状产出,部分岩墙呈直立状(图版Ⅰ-A),部分岩墙因后期构造作用呈斜坡状,单个岩墙的宽度一般在0.5~1m 之间,个体独立产出,且个体之间可见冷凝边和烘烤边。岩石风化面呈灰褐色、红褐色,新鲜面呈灰绿色、灰黑色,发育典型的辉长结构,由针柱状、板状斜长石和半自形辉石构成(图版Ⅰ-B),块状构造。

    (2)玄武岩是岩墙岭蛇绿岩残片的另一组成端元,其中枕状玄武岩出露最为广泛,次为杏仁状玄武岩、气孔状玄武岩,枕状玄武岩的枕状构造保存完整(图版Ⅰ-C),单个岩枕呈椭圆形,长轴一般在0.2~0.5m 之间,部分不与岩墙群直接接触,部分直接覆盖于岩墙群之上(图版Ⅰ-D)。岩石风化面呈灰黑、红褐色,新鲜面为灰绿色、灰黑色。气孔状玄武岩构造破碎严重,多呈小岩块混杂在片理化砂岩内(图版Ⅰ-E)。杏仁状玄武岩发育斑状结构,由0.5~1.5mm 的椭圆状-圆状杏仁体和基质组成(图版Ⅰ-F)。

    (3)硅质岩作为岩墙岭蛇绿岩残片的上覆岩系,代表着远洋深海沉积物,在矿集区内呈一系列构造块体分布于侏罗系内,天然露头较好,风化面呈黄白色、灰白色,新鲜面呈灰白色、灰色,条带状构造明显(图版Ⅰ-G)。

      图版Ⅰ  A.席状岩墙群野外照片;B.辉长岩镜下照片;C.枕状玄武岩野外照片;D.片理化砂岩内的气孔状玄武岩砾石;E.枕状玄武岩覆盖在基性岩墙群之上;F.杏仁状玄武岩镜下照片;G.条带状硅质岩野外照片;H.糜棱岩野外照片。Pl—斜长石;Px—辉石

    (4)糜棱岩主要发育在硅质岩、玄武岩与围岩的接触部位,由韧性基质(40%)和变斑晶(60%)组成,发育典型的眼球状构造(图版Ⅰ-H),这既明确了岩墙岭蛇绿岩与侏罗系间的构造接触关系,也为岩墙岭蛇绿岩构造属性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岩墙岭蛇绿岩残片主要由席状岩墙群、玄武岩及硅质岩组成,整体呈棱形或透镜体状断续分布于侏罗系中,两者共同组成多龙矿集区的增生楔体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支持多龙矿集区是发育在增生楔体系之上的观点,早白垩世基性岩墙群的确定进一步指示,多龙矿集区早白垩世成岩成矿作用形成于增生楔之上伸展拉张的地质背景。岩墙岭蛇绿岩残片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北缘,应该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延伸及其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 图  1   狮子山铅锌矿区域地质矿产图

    1—大型铅锌矿;2—中型铅锌矿;3—含矿岩层;4—上覆岩层;5—区域性断裂;6—地层界线;7—不整合界线;8—复背斜;9—复向斜;10—省界;Qb—青白口系;Nh—南华系;Z—震旦系;∈1—下寒武统;∈2—中寒武统;∈3—上寒武统;∈2-3—中上寒武统;O—奥陶系;S-D—志留系-泥盆系;P—二叠系;K—白垩系

    Figure  1.   Geological and mineral resource map of the Shizishan Pb-Zn deposit

    图  2   狮子山矿区地质图

    2-3ls+∈2g—上寒武统娄山关群+高台组;∈2q2—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上段;∈2q1-4—清虚洞组下段第四亚段;∈2q1-3—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2n5—下寒武统牛蹄塘组;Qb2w—上青白口统五强溪组;1—规模较大断层及编号;2—见矿钻孔;3—无矿钻孔

    Figure  2.   Geological map of the Shizishan mining area

    图  3   狮子山铅锌矿区西北—南东方向地质剖面

    2-3ls1-2—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下段第二亚段;∈2-3ls1-1—娄山关群下段第一亚段;∈2g—中寒武统高台组;∈1q2-2—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上段第二亚段;∈1q2-1—清虚洞组上段第一亚段;∈1q1-4—清虚洞组下段第四亚段;∈1q1-3—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1q1-2—清虚洞组下段第二亚段;Z1d—下震旦统陡山沱组;Qb2w—上青白口统五强溪组

    Figure  3.   A NW-SE striking geological section of Shizishan Pb-Zn deposit

    图  4   狮子山铅锌矿区南西—北东方向地质剖面

    2-3ls1-2—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下段第二亚段;∈2-3ls1-1—娄山关群下段第一亚段;∈2g—中寒武统高台组;∈1q2-2—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上段第二亚段;∈1q2-1—清虚洞组上段第一亚段;∈2q1-4—清虚洞组下段第四亚段;∈2q1-3—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1q1-2—清虚洞组下段第二亚段。1—断层;2—铅锌矿体;3—含矿岩层

    Figure  4.   A SW-NEE striking geological section of Shizishan Pb-Zn deposit

    图版Ⅰ   A.由藻腐孔形成的斑点状构造锌矿石;B.具细脉状锌矿化的缝合线构造; C.藻灰岩中的树枝状藻类;D.藻灰岩中的团粒状及丝状藻类

    表  1   狮子山矿区地层简表

    Table  1   Simplified stratigraphy of Shizishan mining area

    组(群)亚段厚度/m主 要 岩 性
    寒 武 系中上统娄山关群大于 300浅灰色厚层细晶白云岩
    中统高台组11.88~58.75灰色薄-中厚层条带状含泥质细晶白云岩
    下统清虚洞组上段上亚段26.95~112.9浅灰色薄-极薄层粉晶云岩
    下亚段23.2~78.86浅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
    下 段第四亚段17.2~147.23灰色中-厚层状云质灰岩、浅灰色厚层含砾砂屑灰岩、灰色中-厚层细晶灰质云岩、浅灰色厚层含砂屑泥晶灰岩,次要含矿层位
    第三亚段22.58~237.12浅灰色厚层状含云质粉晶灰岩、灰色厚层含云质亮晶藻灰岩、浅灰色巨厚层亮晶藻屑灰岩,主要含矿层位
    第二亚段74.27~109.61浅灰色厚层云质粉晶粉砂屑灰岩、灰色厚层团块状含云质似砾状灰岩
    第一亚段35.98~120.00灰色薄层条带状粉晶灰岩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狮子山矿区赋矿部位含矿特性

    Table  2   Lithologies of the ore-hosting rocks in Shizishan mining area

    赋矿部位资源量/104t矿体规模及个数厚度/m
    大型中型小型平均值均方差变化系数
    上部104.0937172.471.9077.02
    中部108.7018143.512.9383.39
    下部56.3010145.555.2594.56
    赋矿部位Pb/%Zn/%Pb/Zn值
    平均值均方差变化系数平均值均方差变化系数
    上部1.010.5958.571.931.3268.331∶1.49
    中部0.750.4458.711.881.1661.821∶3.24
    下部0.771.53199.012.071.6680.181∶8.83
    下载: 导出CSV
  • 杨绍祥. 湘西北铅锌矿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环境分析[J].矿床地质,2007,3:330-339.
图(5)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39
  • HTML全文浏览量:  303
  • PDF下载量:  31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11-29
  • 修回日期:  2016-02-0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8-16
  • 刊出日期:  2016-04-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