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性质和治理——以北京2006年4月16日的尘暴为例

韩同林, 林景星, 王永, 郑柏峪, 宋怀龙, 刘江永, 蒋高明, 史培军, 张静

韩同林, 林景星, 王永, 郑柏峪, 宋怀龙, 刘江永, 蒋高明, 史培军, 张静. 2007: 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性质和治理——以北京2006年4月16日的尘暴为例. 地质通报, 26(2): 117-127.
引用本文: 韩同林, 林景星, 王永, 郑柏峪, 宋怀龙, 刘江永, 蒋高明, 史培军, 张静. 2007: 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性质和治理——以北京2006年4月16日的尘暴为例. 地质通报, 26(2): 117-127.

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性质和治理——以北京2006年4月16日的尘暴为例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专款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611703)资助.
  • 摘要: 依据粒度分析、电镜扫描、能谱分析、常温水溶盐检测、宏观表象特征研究和实地调查,证实北京2006年4月16日的所谓“沙尘暴”是尘暴,干涸盐湖是京津尘暴的重要源区。因此,要治理京津地区的尘暴,就必须修复干涸盐湖区的生态环境,而不能像过去那样去治理沙漠。要修复干涸盐湖区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用现代生态环境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干涸盐湖区在地质历史时期植被演化的趋势,筛选出最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土著先锋植物种群,并用土著先锋植物种群对尘源区进行“地毯式”的覆盖,而不能用种树去阻挡它,因为再高的树林也挡不了从2000-3000m以上高空飘来的浮尘。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6-10-17
  • 修回日期:  2006-12-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