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纪—古近纪构造古地磁新数据

朱同兴, 庄忠海, 周铭魁, 潘忠习, 冯心涛

朱同兴, 庄忠海, 周铭魁, 潘忠习, 冯心涛. 2006: 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纪—古近纪构造古地磁新数据. 地质通报, 25(1): 76-82.
引用本文: 朱同兴, 庄忠海, 周铭魁, 潘忠习, 冯心涛. 2006: 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纪—古近纪构造古地磁新数据. 地质通报, 25(1): 76-82.
2006: New Ordovician-Paleogene tectonomagnetic data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Himalayas.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5(1): 76-82.
Citation: 2006: New Ordovician-Paleogene tectonomagnetic data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Himalayas.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5(1): 76-82.

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纪—古近纪构造古地磁新数据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聂拉木县幅(H45C004002)地质调查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272012)成果.

New Ordovician-Paleogene tectonomagnetic data from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Himalayas

  • 摘要: 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系-古近系近乎连续的沉积地层中系统采集古地磁样品3791件,其中测试统计样品数为2920件,基本获取了统级年代古地磁数据,绘制出喜马拉雅地块奥陶纪-古近纪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移过程中曾发生了多次旋转,最后一次约28°的顺时针旋转发生在始新世,可能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形成有关;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曾发生了纬度为2°和3.8°的向南回返,可能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弧后扩张有关.根据古纬度数据推算中白垩世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盆的宽度至少为2200km;始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导致印度地块-喜马拉雅褶冲带-拉萨地块之间的地壳缩短量至少为1000km.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98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98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5-04-21
  • 修回日期:  2005-11-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