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一种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沈其韩, 耿元生, 王新社, 吴春明

沈其韩, 耿元生, 王新社, 吴春明. 2004: 一种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地质通报, 23(2): 99-106.
引用本文: 沈其韩, 耿元生, 王新社, 吴春明. 2004: 一种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地质通报, 23(2): 99-106.
SHEN Qihan, GENG Yuansheng, WANG Xinshe, WU Chunming. 2004: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a corundum-sillimanite-K-feldspar gneiss.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3(2): 99-106.
Citation: SHEN Qihan, GENG Yuansheng, WANG Xinshe, WU Chunming. 2004: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a corundum-sillimanite-K-feldspar gneiss.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3(2): 99-106.

一种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西北地区若干重点前寒武纪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及年代格架》项目(编号199913000006)的部分研究成果。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a corundum-sillimanite-K-feldspar gneiss

  • 摘要: 刚玉夕线钾长片麻岩是产于新太古代迭布斯格岩群中的一种低Si、高Al、高K的特殊岩石,主要包括刚玉钾长金红石片麻岩、黑云夕线钾长金红石片麻岩2种岩石组合,呈互层状产出。刚玉、夕线石和钾长石是通过白云母的变质分解和白云母 SiO2的变质反应而生成的。形成温度约为720~760℃,压力约为0.6~0.8GPa。由于温度和压力稍高,岩石中已开始出现重熔钾长石细脉。环带状次生白云母的出现属退变质反应。变质程度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达高角闪岩相,与围岩的变质程度一致。其原岩是在较短的稳定条件下由富K、富Al的花岗质岩石经强烈风化搬运进入大陆边缘沉积盆地,再经化学分解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不同的原岩组合。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29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157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修回日期:  2003-08-0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