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昆仑山地震地表破裂带东段几何学与运动学

吴树仁, 李贵书,

吴树仁, 李贵书, 等. 2002: 昆仑山地震地表破裂带东段几何学与运动学. 地质通报, 21(8): 554-561.
引用本文: 吴树仁, 李贵书, 等. 2002: 昆仑山地震地表破裂带东段几何学与运动学. 地质通报, 21(8): 554-561.
2002: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in the east segment of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ccurring during the Kunlun earthquake.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1(8): 554-561.
Citation: 2002: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in the east segment of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ccurring during the Kunlun earthquake.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1(8): 554-561.

昆仑山地震地表破裂带东段几何学与运动学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铁道部资助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9772145)成果.

Geometry and kinematics in the east segment of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occurring during the Kunlun earthquake

  • 摘要: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脉的西部发生Ms8.1级地震,地表形成的地震破裂带沿袭衔存东昆仑断层从西向东延伸350km左右,直至昆仑山口以东逐渐消失。地震破裂带东段(即昆仑山口段)长约90km左右,破裂带宽度10-30m,根据不同地段地表破裂带几何轨迹结构、位移和变形差异,昆仑山口段地震破裂带可划分为4个次级段。其几何轨迹结构样式可分为3类:(1)双重主破裂连接结构;(2)单主破裂弧形扩展连接结构;(3)无破裂连接结构。根据主断面擦痕、破裂带两侧横向冲沟位移标志和分支破裂变形组合关系判断,主破裂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而大多数分支破裂(R断层)则表现为左旋走滑兼张性;破裂带最大左旋位移4m左右,破裂带表现为脆性变形、以破裂扩展、块体位移为主,从西向东变形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表现为地震破裂东延扩展前锋特征。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67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56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修回日期:  2002-05-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