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论文使用授权协议
  • 编委会
  • 过刊浏览
  • OA政策
  • 道德声明
  • 投稿指南
  • 在线订阅
  • 联系我们
  • 网络预出版
  • English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855次   下载 1328次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字体:加大+|默认|缩小-
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吴珍汉,吴中海,胡道功,赵逊,叶培盛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100081(吴珍汉,吴中海,胡道功,叶培盛)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北京100037(赵逊)
摘要:
青藏高原腹地五道梁群及相当层位的沉积地层呈缓倾斜或近水平产状,广泛分布于渐新世夷平面之上,厚度300~350m,富含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指示了中新世早期长期稳定的古湖泊沉积环境。根据五道梁群湖相沉积的分布范围,认为中新世早期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发育五道梁、北麓河、沱沱河、通天河和东温泉等面积5000~15000km2的古湖盆,在唐古拉山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发育安多、那曲、罗马、班戈、伦坡拉和双湖等面积1500~2000km2的古湖盆。根据ETM遥感和野外观测资料,发现中新世早期主要湖盆之间存在古湖水相互连接的通道,形成规模更大的巨型古湖,包括唐古拉山北侧面积超过10×104km2的青西古大湖和唐古拉山南侧面积超过5×104km2的藏北古大湖。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发育时代为23.5~16.0Ma。
关键词:  五道梁群 湖相沉积 古大湖 中新世早期 青藏高原腹地
DOI:
分类号:P512.32 P546
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2001CB711001与国际合作INDEPTH-IV项目联合资助.
Features of early Miocene large paleolake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ir tectonic significance.
WU Zhen-han1,WU Zhong-hai1,HU Dao-gong1,ZHAO Xun2,YE Pei-sheng1 1.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
Abstract:
Key words:  Wudaoliang Group  lacustrine deposits  large paleolake  early Miocene  interior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您是本站第  12545129  位访问者!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0037
电话:010-58584206;010-58584208   电子邮箱:dzhtb@263.net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