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论文使用授权协议
  • 编委会
  • 过刊浏览
  • OA政策
  • 道德声明
  • 投稿指南
  • 在线订阅
  • 联系我们
  • 网络预出版
  • English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2153次   下载 2304次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字体:加大+|默认|缩小-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
舒良树,周新民,邓平,余心起,王彬,祖辅平
舒良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周新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邓平(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余心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王彬(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祖辅平(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地的规模、产状、边界、岩石组合、指相矿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分析.不同时代盆地的特征和重点区段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研究区的盆-岭格局至少经历过4期地球动力学演化.该盆-岭体系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二者时间相近,空间相伴,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永定-龙南-始兴是一个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关键词:  盆地构造  中、新生代  盆-岭体系  构造演化  中国东南部
DOI:
分类号:P534.5;P534.6;P5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0172067)、重点项目(批准号40132010)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20010284005)资助.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Meso-Cenozoic basins in southeastern China
Abstract:
Key words:  
您是本站第  12545273  位访问者!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100037
电话:010-58584206;010-58584208   电子邮箱:dzhtb@263.net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