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晚期广泛发育一期幔源岩浆活动,其代表性岩石类型为角闪辉长岩、煌斑岩和辉绿岩。石灰沟外滩岩体是这类岩体中最大的一个,40Ar/39Ar同位素定年结果为220Ma左右,具有明显的结晶分异特征。根据地质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岩浆起源于深度大于90km的上地幔源区,富含挥发分(H2O)的条件使橄榄石在部分熔融过程中更趋稳定,辉石和尖晶石组分更多地进入岩浆,从而制约了岩浆中高Cr低Ni的特点。幔源岩浆的广泛出现是该区软流圈-岩石圈系统对特提斯洋闭合的响应,是在加厚陆壳的底部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 东昆仑,幔源岩浆活动,辉长岩,岩石圈,底侵作用 |
DOI: |
分类号:P588.124 |
基金项目:东西昆仑地质构造对比研究(200113900069-4-3),东昆仑造山带岩浆混合花岗岩及其填图方法基础研究(200113900018-5),柴达木盆地南北缘成矿地质环境及找矿远景研究(95-02-005),中国西北盆山-青藏高原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演化(20001010201)。 |
|
Late Indosinian mantle-derived magmatism in the East Kunlun |
LUO Zhaohua 1 KE Shan 1 CAO Yongqing 2 DENG Jinfu 1 CHEN Hongwei 1
|
|
Abstract: |
|
Key words: East Kunlun,mantle-derived magmatism,gabbro,lithosphere,underpla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