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 被引用次数(55) |
|
|
潘桂棠,李兴振,王立全,丁俊,陈智粱 2002年第21卷, 第11期:701~707 |
|
2、 |
华南构造演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用次数(51) |
|
|
舒良树 2012年第31卷, 第7期:1035~1053 |
|
3、 |
侵入下马岭组的基性岩床的锆石和斜锆石U-Pb精确定年——对华北中元古界地层划分方案的制约 被引用次数(35) |
|
|
李怀坤,陆松年,李惠民,孙立新,相振群,耿建珍,周红英 2009年第28卷, 第10期:1396~1404 |
|
4、 |
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思考 被引用次数(32) |
|
|
李才,翟庆国,程立人,徐峰,黄小鹏 2005年第24卷, 第4期:295~301 |
|
5、 |
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 被引用次数(31) |
|
|
潘桂棠,王立全,朱弟成 2004年第23卷, 第1期:12~19 |
|
6、 |
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被引用次数(24) |
|
|
翟庆国,李才,程立人,张以春 2004年第23卷, 第12期:1228~1230 |
|
7、 |
东秦岭中生代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模型及其找矿评价 被引用次数(22) |
|
|
MAO Jing-wen,毛景文,叶会寿,王瑞廷,代军治,简伟,向君锋,周珂,孟芳 2009年第28卷, 第1期:72~79 |
|
8、 |
1:25万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的神秘面纱 被引用次数(19) |
|
|
任纪舜,肖黎薇 2004年第23卷, 第1期:1~11 |
|
9、 |
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LA-MC-ICP-MS测定 被引用次数(19) |
|
|
耿建珍,李怀坤,张健,周红英,李惠民 2011年第30卷, 第10期:1508~1513 |
|
10、 |
阿尔金山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和前寒武纪重要地质事件 被引用次数(19) |
|
|
刘永顺,于海峰,辛后田,陆松年,修群业,李铨 2009年第28卷, 第10期:1430~1438 |
|
11、 |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初探 被引用次数(18) |
|
|
卢进才,魏仙样,魏建设,李玉宏 2010年第29卷, 第2期:~ |
|
12、 |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建造与生烃条件——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之一 被引用次数(18) |
|
|
卢进才,陈高潮,魏仙样,李玉宏,魏建设 2011年第30卷, 第6期:~ |
|
13、 |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与羌塘古特提斯洋演化记录 被引用次数(17) |
|
|
季六,翟庆国,董永胜,曾庆高,黄小鹏 2007年第26卷, 第1期:13~21 |
|
14、 |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思路及建议 被引用次数(17) |
|
|
杨忠芳,成杭新,奚小环,刘爱华 2005年第24卷, 第8期:687~693 |
|
15、 |
黔东南—桂北地区四堡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用次数(16) |
|
|
高林志,戴传固,刘燕学,王敏,王雪华,陈建书,丁孝忠,张传恒,曹茜,刘建辉 2010年第29卷, 第9期:1259~1267 |
|
16、 |
藏南喜马拉雅北坡色龙地区二叠系基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用次数(15) |
|
|
朱同兴,潘桂棠,冯心涛,邹光富,李建忠 2002年第21卷, 第11期:717~722 |
|
17、 |
中蒙边界地区构造单元划分 被引用次数(15) |
|
|
李俊建,张锋,任军平,唐文龙,付超,陈正,李承东,赵丽君,冯晓曦,党智财,赵泽霖,刘晓雪,Tomurtogoo Onongyn,Delgersaikhan Adiy,Enkhbat Tserendash,Altankhundaga Batsaikhan,Dorjsuren Byambaadash,Batbayar Jargalsaikhan 2015年第34卷, 第4期:636~662 |
|
18、 |
西昆仑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用次数(14) |
|
|
韩芳林,崔建堂,计文化,李海平,郝俊武 2002年第21卷, 第8期:575~578 |
|
19、 |
西藏羌塘南部发现奥陶纪-泥盆纪地层 被引用次数(14) |
|
|
李才,程立人,张以春,翟庆国 2004年第23卷, 第5期:602~604 |
|
20、 |
湘东北岳阳地区冷家溪群和板溪群凝灰岩
SHRIMP 锆石U-Pb年龄
——对武陵运动的制约 被引用次数(14) |
|
|
高林志,陈,峻,丁孝忠,刘耀荣,张传恒,张,恒,刘燕学,庞维华,张玉海 2011年第30卷, 第7期:1001~1008 |
|
21、 |
新疆富蕴地区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床含矿斑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用次数(14) |
|
|
龙灵利,王京彬,王玉往,王莉娟,王书来,蒲克信 2009年第28卷, 第12期:1840~1851 |
|
22、 |
成岩成矿深度:主要影响因素与压力估算方法 被引用次数(13) |
|
|
张德会,徐九华,余心起,李健康,毛世德,王科强,李泳泉 2011年第30卷, 第1期:112~125 |
|
23、 |
再论西昆仑库地蛇绿岩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用次数(12) |
|
|
肖序常,王军,苏犁,宋述光 2003年第22卷, 第10期:745~750 |
|
24、 |
天山古生代洋盆开启、闭合时限的岩石学约束——来自震旦纪、石炭纪火山岩的证据 被引用次数(11) |
|
|
夏林圻,张国伟,夏祖春,徐学义,董云鹏,李向民 2002年第21卷, 第2期:55~62 |
|
25、 |
藏北双湖地区才多茶卡一带构造混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 被引用次数(11) |
|
|
朱同兴,张启跃,董瀚,王玉净,于远山,冯心涛 2006年第25卷, 第12期:1413~1418 |
|
26、 |
西藏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用次数(11) |
|
|
朱弟成,潘桂棠,王立全,莫宣学,赵志丹,周长勇,廖忠礼,董国臣,袁四化 2008年第27卷, 第9期:~1550 |
|
27、 |
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用次数(10) |
|
|
吴树仁,张永双,石菊松,董诚,雷伟志,谭成轩,胡道功 2007年第26卷, 第5期:574~582 |
|
28、 |
西藏冈底斯岛弧及其铜多金属矿带的基本特征与远景评估 被引用次数(10) |
|
|
王全海,王保生,李金高,姚鹏,李志,周祖翼,程力军,刘鸿飞 2002年第21卷, 第1期:35~40 |
|
29、 |
西秦岭南缘勉略构造带主要地质特征 被引用次数(10) |
|
|
裴先治,张国伟,赖绍聪,李勇,陈亮,高明 2002年第21卷, 第8期:486~494 |
|
30、 |
东昆仑约格鲁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特征及成因 被引用次数(10) |
|
|
刘成东,张文秦,莫宣学,罗照华,喻学惠,李述为,赵欣 2002年第21卷, 第11期:739~744 |
|
31、 |
北京密云元古宙常州沟组之下环斑花岗岩古风化壳岩石的发现及其碎屑锆石年龄 被引用次数(10) |
|
|
和政军,牛宝贵,张新元,赵磊,刘仁燕 2011年第30卷, 第5期:798~802 |
|
32、 |
页岩气开发水力压裂技术综述 被引用次数(10) |
|
|
唐颖,唐玄,王广源,张琴 2011年第30卷, 第2期:~ |
|
33、 |
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时代归属的新证据 被引用次数(9) |
|
|
王剑,汪正江,陈文西,付修根,陈明 2007年第26卷, 第4期:404~409 |
|
34、 |
柴达木盆地北缘“达肯大坂群”的再厘定 被引用次数(9) |
|
|
陆松年,王惠初,李怀坤,袁桂邦,辛后田,郑健康 2002年第21卷, 第1期:19~23 |
|
35、 |
西藏班公湖——丁青蛇绿岩带东段侏罗纪盖层沉积的地层划分 被引用次数(9) |
|
|
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岳国利,裴放 2002年第21卷, 第7期:405~410 |
|
36、 |
柴达木盆地南缘金水口群的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锆石U-Pb SHRIMP年龄证据 被引用次数(9) |
|
|
张建新,孟繁聪,万渝生,杨经绥,董国安 2003年第22卷, 第6期:397~404 |
|
37、 |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上三叠统确哈拉群与下伏岩系角度不整合关系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用次数(9) |
|
|
陈玉禄,张宽忠,李关清,尼玛次仁,赵守仁,陈国荣 2005年第24卷, 第7期:621~624 |
|
38、 |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被引用次数(9) |
|
|
李锦轶,王克卓,李亚萍,孙桂华,褚春华,李丽群,朱志新 2006年第25卷, 第8期:895~909 |
|
39、 |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早—中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用次数(9) |
|
|
周志广,谷永昌,柳长峰,於炀森,张冰,田志君,何付兵,王必任 2010年第29卷, 第1期:21~25 |
|
40、 |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的大洋俯冲型榴辉岩:古特提斯洋盆的残留? 被引用次数(8) |
|
|
杨经绥,许志琴,李天福,李化启,李兆丽,任玉峰,徐向珍,陈松永 2007年第26卷, 第10期:1277~1287 |
|
41、 |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数据的统计方法 被引用次数(8) |
|
|
杨忠芳,余涛,冯海艳,侯青叶,王洪翠,宗思锋,夏学齐 2007年第26卷, 第11期:1405~1412 |
|
42、 |
东昆仑印支晚期幔源岩浆活动 被引用次数(8) |
|
|
罗照华,柯珊,曹永清,邓晋福,谌宏伟 2002年第21卷, 第6期:292~297 |
|
43、 |
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预测 被引用次数(8) |
|
|
黄朋,潘桂棠,王立全,胡宁 2002年第21卷, 第11期:794~798 |
|
44、 |
云南中部侏罗系研究新进展 被引用次数(8) |
|
|
程政武,李佩贤,庞其清,张子雄,张志军,靳悦高,卢立伍,方晓思 2004年第23卷, 第2期:154~159 |
|
45、 |
秦岭-大别中央造山系南缘勉略古缝合带的再认识--兼论中国大陆主体的拼合 被引用次数(8) |
|
|
张国伟,程顺有,郭安林,董云鹏,赖绍聪,姚安平 2004年第23卷, 第9期:846~853 |
|
46、 |
西藏冈底斯中部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用次数(8) |
|
|
翟庆国,李才,李惠民,王天武 2005年第24卷, 第4期:349~353 |
|
47、 |
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的形成时代与成矿构造环境 被引用次数(8) |
|
|
曲晓明,辛洪波 2006年第25卷, 第7期:792~799 |
|
48、 |
长石溶解过程的热力学计算及其在碎屑岩储层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用次数(8) |
|
|
黄可可,黄思静,佟宏鹏,刘丽红 2009年第28卷, 第4期:474~482 |
|
49、 |
地球化学填图的历史发展(代总序) 被引用次数(7) |
|
|
谢学锦 2007年第26卷, 第11期:1399~1404 |
|
50、 |
西藏冈底斯西段措勤地区三叠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特征 被引用次数(7) |
|
|
武桂春,姚建新,纪占胜 2007年第26卷, 第8期:938~946 |
|
51、 |
西藏冈底斯西段措勤地区海相三叠系的划分 被引用次数(7) |
|
|
纪占胜,姚建新,武桂春 2007年第26卷, 第8期:947~952 |
|
52、 |
藏北改则地区鱼鳞山组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 被引用次数(7) |
|
|
李才,朱志勇,迟效国 2002年第21卷, 第11期:732~734 |
|
53、 |
张家口组火山岩SHRIMP定年及其重大意义 被引用次数(7) |
|
|
牛宝贵,和政军,宋彪,任纪舜 2003年第22卷, 第2期:140~141 |
|
54、 |
燕山板内变形带侏罗纪主要构造事件 被引用次数(7) |
|
|
赵越,张拴宏,徐刚,杨振宇,胡健民 2004年第23卷, 第9期:854~863 |
|
55、 |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用次数(7) |
|
|
李锦轶 2004年第23卷, 第9期:986~1004 |
|
56、 |
西昆仑于田南部苏巴什蛇绿混杂岩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用次数(7) |
|
|
计文化,韩芳林,王炬川,张俊量 2004年第23卷, 第12期:1196~1201 |
|
57、 |
渤海湾西岸BQ1孔揭示的沉积环境与海面波动 被引用次数(7) |
|
|
阎玉忠,王宏,李凤林,李建芬,赵长荣,林防 2006年第25卷, 第3期:357~382 |
|
58、 |
滑坡宏观机理研究——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 被引用次数(7) |
|
|
吴树仁,石菊松,张永双,韩金良,杨为民,雷伟志 2006年第25卷, 第7期:874~879 |
|
59、 |
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北巴什尔希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 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用次数(7) |
|
|
高晓峰,校培喜,谢从瑞,范立勇,过磊,奚仁刚 2010年第29卷, 第7期:1001~1008 |
|
60、 |
大别山北麓河南新县地区大银尖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用次数(7) |
|
|
罗正传,李永峰,王义天,王小高 2010年第29卷, 第9期:1349~1354 |
|
61、 |
藏北羌塘中部晚古生代增生杂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用次数(7) |
|
|
王根厚,韩芳林,杨运军,李元庆,崔江利 2009年第28卷, 第9期:1181~1187 |
|
62、 |
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进展 被引用次数(6) |
|
|
李荣社,计文化,赵振明,陈守建,孟勇,于浦生,潘小平 2007年第26卷, 第4期:373~382 |
|
63、 |
秦岭造山带中-新元古代(早期)地质演化 被引用次数(6) |
|
|
陆松年,陈志宏,李怀坤,郝国杰,周红英,相振群 2004年第23卷, 第2期:107~112 |
|
64、 |
大兴安岭北部绣峰组下部砾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用次数(6) |
|
|
李锦轶,和政军,莫申国 2004年第23卷, 第2期:120~129 |
|
65、 |
藏北若拉岗日结合带中的浅变质地层及其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 被引用次数(6) |
|
|
杨子江,李咸阳 2006年第25卷, 第1期:118~123 |
|
66、 |
西昆仑叶城南部麻扎地区弧火成岩的特征及其锆石SHRIMP U-Pb测年 被引用次数(6) |
|
|
李博秦,姚建新,计文化,张俊良,尹宗义,陈高潮,蔺新望,张清胜,孔文年,王峰,刘曦鹏 2006年第25卷, 第1期:124~132 |
|
67、 |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那曲县觉翁地区发现完整的蛇绿岩剖面 被引用次数(6) |
|
|
陈玉禄,张宽忠,杨志民,罗涛 2006年第25卷, 第6期:694~699 |
|
68、 |
大数据时代数字找矿与定量评价 被引用次数(6) |
|
|
赵鹏大 2015年第34卷, 第7期:1255~1259 |
|
69、 |
地质调查大数据研究的主要问题分析 被引用次数(6) |
|
|
严光生,薛群威,肖克炎,陈建平,缪谨励,余海龙 2015年第34卷, 第7期:1273~1279 |
|
70、 |
页岩气含气量和页岩气地质评价综述 被引用次数(6) |
|
|
李玉喜,乔德武,姜文利,张春贺 2011年第30卷, 第2期:~ |
|
71、 |
页岩气资源潜力与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用次数(6) |
|
|
董大忠,邹才能,李建忠,王社教,李新景,王玉满,李登华,黄金亮 2011年第30卷, 第2期:~ |
|
72、 |
西藏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下拉剖面:冈瓦纳和特提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和古生物对比的桥梁 被引用次数(5) |
|
|
姚建新,纪占胜,武桂春,詹立培,刘贵忠,蒋忠惕,傅渊慧 2007年第26卷, 第1期:31~41 |
|
73、 |
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被引用次数(5) |
|
|
高林志,张传恒,史晓颖,周洪瑞,王自强 2007年第26卷, 第3期:249~255 |
|
74、 |
西藏东部八宿地区发现退变质榴辉岩 被引用次数(5) |
|
|
董永胜,谢尧武,李才,沙绍礼 2007年第26卷, 第8期:1018~1020 |
|
75、 |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的方法与实践 被引用次数(5) |
|
|
张茂省,唐亚明 2008年第27卷, 第8期:1205~1216 |
|
76、 |
阿尔金山米兰红柳沟的席状岩墙群:海底扩张的重要证据 被引用次数(5) |
|
|
杨经绥,吴才来,史仁灯 2002年第21卷, 第2期:69~74 |
|
77、 |
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的构造属性及形成时代 被引用次数(5) |
|
|
王惠初,陆松年,袁桂邦,辛后田,张宝华,王青海,田琪 2003年第22卷, 第7期:487~493 |
|
78、 |
渤海湾老狼坨子海岸带^14C,^137Cs、^210Pb测年与现代沉积速率的加速趋势 被引用次数(5) |
|
|
王宏,姜义,李建芬,夏威岚,M.Van Strydonck,S.L. Goodbred,康慧 2003年第22卷, 第9期:658~664 |
|
79、 |
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矿产资源评价新进展 被引用次数(5) |
|
|
李光明,杨家瑞,丁俊 2003年第22卷, 第9期:699~703 |
|
80、 |
北秦岭德河黑云二长花岗片麻岩体的成岩时代--TIMS和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 被引用次数(5) |
|
|
陈志宏,陆松年,李怀坤,宋彪,李惠民,相振群 2004年第23卷, 第2期:136~141 |
|
81、 |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沙木罗组的发现 被引用次数(5) |
|
|
陈国荣,刘鸿飞,蒋光武,曾庆高,赵守仁,张相国 2004年第23卷, 第2期:193~194 |
|
82、 |
洛扎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用次数(5) |
|
|
钟华明,夏军,童劲松,鲁如魁,李运怀,徐生发 2004年第23卷, 第5期:451~457 |
|
83、 |
天山石炭纪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 被引用次数(5) |
|
|
夏林圻,夏祖春,徐学义,李向民,马中平,王立社 2004年第23卷, 第9期:903~910 |
|
84、 |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碰撞造山系统 被引用次数(5) |
|
|
王惠初,陆松年,莫宣学,李怀坤,辛后田 2005年第24卷, 第7期:603~612 |
|
85、 |
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模型和应用 被引用次数(5) |
|
|
陈明 冯流 周国华 谢文明 Jacques Yvon 曹晓娟 陈红军 2005年第24卷, 第10期:916~921 |
|
86、 |
藏东碧土地区古特提斯主洋盆中的亚速尔型洋岛玄武岩 被引用次数(5) |
|
|
吴根耀 2006年第25卷, 第7期:772~781 |
|
87、 |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喜马拉雅早期成矿作用——来自冲木达铜金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证据 被引用次数(5) |
|
|
李光明,刘波,余宏全,丰成友,屈文俊 2006年第25卷, 第12期:1481~1486 |
|
88、 |
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 被引用次数(5) |
|
|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李承东 2008年第27卷, 第1期:1~18 |
|
89、 |
华南东段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 被引用次数(5) |
|
|
舒良树,于津海,贾东,王博,沈渭洲,张岳桥 2008年第27卷, 第10期:~1593 |
|
90、 |
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被引用次数(5) |
|
|
吴树仁,石菊松,姚鑫,王涛,汪华斌 2008年第27卷, 第11期:~1906 |
|
91、 |
华北克拉通与全球构造 被引用次数(5) |
|
|
王荃 2011年第30卷, 第1期:1~18 |
|
92、 |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构造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
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用次数(5) |
|
|
刘战庆,裴先治,李瑞保,李佐臣,陈有炘,高景民,刘成军,王学良,魏方辉,张刚,杨忠智 2011年第30卷, 第8期:1182~1195 |
|
93、 |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成岩环境意义 被引用次数(5) |
|
|
谢渊,王剑,李令喜,谢正温,邓国仕,李明辉,江新胜 2010年第29卷, 第1期:93~104 |
|
94、 |
长江水系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的化学成因 被引用次数(5) |
|
|
王亚平,王岚,许春雪,杨忠芳,季俊峰,夏学齐,安子怡,袁建 2010年第29卷, 第2期:~ |
|
95、 |
藏北羌塘中部首次发现泥火山 被引用次数(5) |
|
|
解超明,李才,李林庆,吴彦旺,胡培远 2009年第28卷, 第9期:1319~1324 |
|
96、 |
西昆仑昆盖山北坡铜矿化点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用次数(5) |
|
|
计文化,陈守建,李荣社,何世平,赵振明,王超 2009年第28卷, 第9期:1361~1367 |
|
97、 |
新疆东准噶尔早泥盆世早期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用次数(5) |
|
|
李亚萍,李锦轶,孙桂华,朱志新,宋彪 2009年第28卷, 第12期:1885~1893 |
|
98、 |
欧美国家地质填图的理念、管理与战略 被引用次数(4) |
|
|
刘凤山,胡道功 2009年第28卷, 第10期:1405~1410 |
|
99、 |
青藏高原岩浆岩成因研究:成果与展望 被引用次数(4) |
|
|
莫宣学 2009年第28卷, 第12期:1693~1703 |
|
100、 |
东昆仑都兰县可可沙地区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用次数(4) |
|
|
张亚峰,裴先治,丁仨平,李瑞保,冯建赟,孙雨,李佐臣,陈有炘 2010年第29卷, 第1期:79~85 |
|
|